足迹 (11)    

作者:刘作义

 

8.13一役柳平身负重伤。

后读长沙陆军大学将官班。

1938年伤重,乘启明星号广西高层专用飞机赴港伊利莎白医院治疗。

后原机返桂不治身亡。

柳信沆更早辞世汉口。这是1932年。

原来他随叔父丁忧后赴江宁上任。

衙门的师爷、衙役都很敬重他。叔父还让他到苏浙赣陕等地出游。

叔父实际是流放他,嫌他花天酒地,私自娶了女人,也不禀告。目无尊长。后来干脆叫他回桂修身养性。也就是惩罚。

这就是柳信沆在江宁府衙消失的真实原因,也是缺席堂弟上海婚礼的实情。

他携家带口途经武汉三镇。

在武昌已无路费,只好摆地摊贱卖衣物。

不巧遇到江宁衙门同事旧识李紫云和徐荣廷。

辛亥革命李紫云捐助起义军10万银元,近百担酒肉。

李紫云已捐官,是候补道。他是靠经营鸦片发的财,与英商颇有来往。他入殓时还穿朝服,佩朝珠,有满清遗老之风。这是从迁墓发掘得知。

此时李紫云急需得力之人,开办纱厂,于是请柳信沆任财务主办。

柳信沆匆匆安置家小住下,就吃住都在筹备处。

稍微上手以后才回家。

这时已过半年多了。

从英国进口的机器也安装好了。

工厂即将开工。

他又住到厂里。

本来他是想稍微在此停停脚,有如在沙漠见到绿洲,再返桂。现在可走不成了。总不能撩下李紫云交代的诸多事务不管,就留了下来。

李紫云应酬极多,湖广总督衙门任务又压身,纱厂的事务就叫柳信沆代行代策了。

柳信沆深知责任重大,特别是要补贴汉阳兵工厂,千万不能出错,索性搬到办公室去住。另外也是要做出一番事业。不能让人看不起。这里说的人,毫无疑问首先是叔父。他是咸丰10年生,只比柳信沆早生十多年。为什么命比自己好呢?自己一直只是县里小吏。就是上不去。

一晚大火,柳信沆用棉被裹住帐册,额头烧伤,毫不犹豫,从火海里冒死冲了出来。

李紫云亲自看望慰勉,又立即上报张之洞总督。

张大帅面示“重赏”。
柳信沆实在想不到有此幸运!他开始有了转变,有了信心,他看到了希望。

他把赏银贷了出去。一时半会收不回来。

他就咬定牙关,不走了。

后来成立中华民国。李紫云出任武汉商务总办。享誉湖北、湖南。

第一次世界大战。

洋纱无法进口。

纱厂盈利,成暴发户。

由于李紫云经营有方,是纱厂董事长,该厂大展宏图,号称民国第一纱厂。

后来又扩建新厂。

黄金银圆就不是预想的滚滚而来,陷入左支右绌的困境。

幸好柳信沆已另起炉灶。

他入股以徐荣廷为首的8家股东为主的纺织企业,在武汉叫裕华,在西安叫大华。他心想衣食住行,衣排在第一位。衣食父母,虽是并列,也突出了衣。投资纺织厂应该不会错。何况又是徐荣廷带头‘

只因进口最先进的机器,缺钱。不如也入股。

成为股东后,柳信沆又大力推广种植细绒棉。同时多种经营。涉足开矿、金融。于是又有了发展。

很快在武汉展露头角,又遥遥领先,更是后来居上,成为当时全国最大城市的武汉,享誉遐迩的集团。

柳信沆也就成为一位有头面的绅士、实业家、纺织工业巨子。

更在自己58岁、59岁的两年添了两个男孙。

贺客云集,汉口柳家也有后了。

毕竟他成名了。

此时柳信沆财力雄厚,正值老家浏阳修族谱。他就捐资,谦卑说自己弃官“经商”。这就是有成就的表示。说穿了就是在中国纺织工业写下了重要一笔。把手工织布,改变成大机器生产。

因裕华纱厂是1919年以来昌盛不衰的企业。不仅有健全的股东制,且能者掌权,兼改种细绒棉,技术精益求精。例如聘用石凤翔。他从日本学纺织回来,亲力亲为。捡除机器中的棉花手都都残废。后负责西安大华纱厂。其次女与蒋纬国成婚。

裕华解放后称武汉国棉四厂。

刘少奇先来参观,接着毛泽东也来了。可见历史地位。

可惜柳信沆1932年不幸早逝。

从小他临颜真卿碑帖,写得一手好字。

当年起义举旗,他写的欢迎标语由厂里贴到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又捐资商会劳军。因国民革命使他的政治地位变了:不再自称“奴才”。他能不兴奋么?

他说:“驱逐靼虏!推翻满清!拥护起义军,打倒列强。这些字闭上眼睛也不会写错”。

他的儿子将兴办信沆中学。

他说”先筹备,择机再办”。

武汉迎来了首义。

他与商会同仁大办酒宴欢迎起义军将领。

赫赫有名的开国元勋蒋翊武也光临了。

他首次乔迁新居。

西式洋房带有花园。

属汉口公共租界。

就是东安门外大街1号。

后来因裕华的8大股东都陆续居住于此。这地方就叫8大家了。

他生活富裕。

嗜好收藏。

藏品的金观音菩萨,约5、6岁童子般高。

后来柳夫人给柳平贺婚礼:那是一对蒜苗般粗金镯头。这是北伐时的事了。

罗炤致的孙女、罗大脚的侄女是新娘。

从桂垣来汉口结婚。

自然是柳宇撮合的了。

由桂垣陪去的是柳信沆、柳宇的亲姐。

寄寓在柳夫人的新居。这是1926年。

柳夫人送了这对金镯头贺喜。

来自钱庄的新娘,算是见过世面的了,还是首次见到。

惊讶如此大方、慷概、挥金如土!

新娘拿着又大又粗金镯头似在梦中。

北伐军占领武汉。守武昌城的有武昌陆军中学、桂林陆军小学的桂籍学生。

桂垣子弟有荣焉。一时去武汉探望的桂垣人众多。

柳宇也打算去看望嫂子侄儿。

他祷告祖先,上坟进香,捡点行李,水旱兼程,就到汉口了。

为了纪念大哥。柳宇说可从徐桐的碑文上集成信沆中学4字。

这就尊师重道,彰显大哥尊儒崇学之意,也表示柳家对徐桐的怀念,必为人赞赏,大放异彩。

柳夫人十分欣赏。无疑是对柳宇的肯定。更是对丈夫的思念和尊敬。

此时柳夫人将房子重新装修了一次。

柳宇觉得装修后果然不同凡响,一派崭新气象。

远远超出原先他在广州见过的总督岑春煊的东山别墅。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