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13)        

作者:刘作义

此次路过汉口是顺路接弟弟回北平。

此时柳信沆与大公子在江宁府署一别已10多年了。

当年离开桂垣,柳信沆在昭平还带着大公子乘快艇宣慰护江兵勇。

柳信沆对大公子兄弟俩说:“信内已表明。当年自己,少不更事。不能为叔父分忧。叔父逆来顺受,被调到淮安。其实刘某人改变朝廷用人,风险很大。从其卖官鬻爵,或安插私人都可大做文章,令其寝食难安。或可不去淮安当差。劝叔父:寄存宫中的文物珍宝别太看重了。这是孝敬叔父的汇丰股票,是以英镑计价,约值两万两白银。光红利就够开支了。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

柳名誉阅来信后又听了转述的此番言论,大不以为然:不过逞匹夫之勇。得花多少真金白银!而且以下犯上,胜负难料。顶多平局,外调他省。不要与调淮安牵连。否则节外生枝,授人以柄。收股票又不甘心。毕竟还未山穷水尽到如此地步。就拿起笔在纸上无奈地写下“无功不受禄”。还有一句“跌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后句未落笔就认为不妥,改写成“欲加之罪何患无词”?贴在了那包股票上。意思就很明显,是刘大帅认为自己是帝党又结交洋人,但事实并非如此!

接着就看起教育部通志馆章程(筹备)。内定他出任编纂。

他急忙赶制了一套中山装。

裁缝正上门试衣。

他命立刻退回柳信沆孝敬的股票。

大公子只好乘夜班车奔汉口迅即办理。

柳信沆收下退回的股票。

沉思良久。十分明白:叔父被诬蔑的无奈与悲愤,并让大公子出席招待从桂垣来的徐翰林便宴。

大公子应允。

心想这要有一场好戏看了。哪里找这样身临其境直观厮杀的好机会?

说起徐,那是桂垣知名人士。

这不单是有翰林功名,写得一手好字,桂垣商铺的招牌十之5、6都是他写的。还有就是他去了一趟澳门发了大财。

那是民国初年。

他在澳门一时买光了市面所有朴克牌,后来又设法推销出去。

随后他不时出入赌场,累累得手,斩获颇丰。

一时被誉为赌场杀手。

据说就是他在牌上做了手脚,在有人物的大牌上做了暗号。只有他戴上特制眼镜才能识别。

此次他路过武汉,要到南京、上海。说是有几件在港澳收得的宫中珍品想转让真正的尊贵主人。

早闻汉口收藏家大名,又属故乡人。故要拜访请益。

柳信沆表示可来一叙。

宴席中,柳信沆说:“本人虽爱珍宝,不敢专有。据言系宫中之物,还宜物归原主。是否可与故宫博物院商量?若是赝品就分纹不值。”停了一下才说:“贩卖赝品就是犯罪。”

大公子听了心中暗赞大义凛然,是非分明。单刀直入,杀法钢断。一口就拒绝了。绝不拖泥带水。

徐翰林面不改色,答道:“仁兄高见”。知道自己讨了没趣。心想果然张大帅重用之人非同凡响,连忙把话叉开,向大公子问起令尊大人(柳名誉)在北平起居。

后来大公子在办案中看到徐接受了吃闭门羹的教训,改称:“宫中故物,皇室出让,千载珍藏,投资自赏,一本万利”。广为招徕。一时成为南京、上海收藏界无人不知的广告。这就避过宫中流失的问题了。但也还有漏洞。毕竟“皇室”是要有具体人员姓名的。

不过就连聪明的犹太人哈同的花园,他也推销到了。

哈同华裔夫人吝佛,敬拜观音。

不仅请徐悲鸿临摹,还拿出外汇白银请回尊尊鎏金坐姿、立姿佛像珍藏。因之徐也推销到此。

至于徐卷入售卖赝品的问题就还有待结案。

为何柳名誉会滞留北平?

目的就是想取回寄留在宫中史馆之物。如御赐和田如意等等。才不吃辛苦,离乡背井,由桂垣北上。

原来北平易主。

段祺瑞执政上台。

这就有了机会。

那年段祺瑞从德国归来,镇守长江一带,邀请过柳到要塞看新装备的克虏伯大炮。少不了应酬,也免不了犒赏,当然都是要花银子的。这样就有一面之缘了。

那是段执政一句话就能办到的事情。

或许天从人愿。

但他的诉求始终得不到正面答复。

北伐完了也毫无结果。

一转眼十来年过去了。

他不愿晚辈看笑话,这也是不去汉口的原因。当然比自己小的侄儿短短几年如此发达也是始料不及。终郁郁不乐,后谢世。

其实他一开始就错了。

离开史馆就应带走所有私人物品。

何况还有御赐珍品?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