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5)
作者:刘作义
岑春煊任两广总督后剿抚并进。
张联桂巡抚又轻徭薄赋。
这里就太平多了。
但柳名誉柳信沆叔侄还是以防不测。
过了一阵柳信沆回到叔父船上复命说:“官、兵齐谢大人恩典。请大人放心。食君之禄,必忠君之事。”停了一下继续说:“大弟说已禀告二老先到长洲岛岳父家,在番禺再会合赴上海。”
此时翠竹林里突然飞出一群水鸟。
柳信沆心直口快,十分振奋,随口吟道:“一行白鹭上青天”。
柳名誉点头赞赏道:“痛快。好。应景”。
后两字就关键了。
似乎是说桂垣的名门大户,如岑家、张巡抚、罗义昌等不正是如此么?
船停靠珠江边码头。
番禺知县符大令早派出人马等候接待,将柳府客人与行李安顿好。
两日后登上英国轮船驶往上海。
柳名誉夫妇是包厢,余为统仓。
抵沪后已有江宁府官员迎接。
至江宁辖境。
执事人员打出“肃静”、“回避”仪仗,风风光光的抵达府衙。
随即鞭炮锣鼓齐鸣。
欢迎圣命新知府上任。
柳名誉少不了犒劳,说“惊动有劳各位了”。
还对信沆说:“这一路你是最操心,辛苦的了”。
此后就是拜见上峰两江总督刘大帅,宴请同僚。
柳名誉身边的柳信沆这一辈男女共7人。
女的7姑娘待字闺中。
男的一人过继钟家外婆。
除了柳信沆、柳宇外,馀下的都出自柳名誉。
柳名誉府衙的师爷都与柳信沆交好,吃喝玩乐不论,互相倚重。
江宁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气势雄伟,龙蟠虎踞。是朱明王朝开国的京都。
太平天国时称天京。
现在是大清两江总督驻地。
钟山、玄武湖、秦淮河诸多名胜柳名誉都还来不及细细观赏,却碰到了十多年不遇的大旱。
柳名誉心头焦急,就是要赶紧解除旱象。可是柳信沆则忙于应酬交往,笙歌酒宴不绝。有时还不在柳名誉身边,沾花惹草,心无灾情。自然柳名誉不像以前那么看重。似乎可有可无。
“子不语怪力乱神”’。
这也是柳名誉的信条。
现在竟然动摇了。
写下:遵例。
沐浴、斋戒、敬香,带领大小官员,穿大街走小巷,到夫子庙求上天降下甘霖。
两江总督刘大帅传话嘉奖、记名。称柳心诚,全程徒步,在烈日下大汗淋漓奔走,都未坐轿。
这时京城传来好消息,徐侍郎传话说,静待佳音。
这就来自顾命大臣府邸。与徐桐有关了。
两江总督刘大帅身旁的师爷,也漏出风声,上海道出缺,传江宁现任知府受到总督保荐高升。
秋月也从相好的师爷处知道了,告诉姨娘。
府衙一片欢腾,人人脸上都有藏不住的高兴。
眼尖的师爷觉得有一些日子不见柳信沆了。
据说知府老爷打发他回家乡办事。
是否如此?
还是别有隐情?
此处暂且不表。
不过柳信沆倒是时有书信告柳名誉在苏浙赣陕访友游历情况。
这时在家乡的巨富,通兑18省钱庄的罗家,将从福建连城老家送侄男、女来与柳家完婚。
亲家翁罗炤致原是衡阳县衙外福建人开的店铺伙计。此店专营送信汇兑。
此人负责帮在外地的福建人带信送钱回乡养家糊口。
署理县太爷的弟弟是县厘金局长。其子扬州人张联桂因避洪杨之乱寄寓衡阳。常到此清谈议论,品色香味俱佳的福建乌龙茶。
此茶一时难寻。味道纯正。堪称上品。来自产地龙岩。
陪张公子的就是这罗炤致。
他能说会道,跑南走北,见多识广,十分机灵。
后来张、罗拜把,结为金兰。
张累试不第,捐官。
多年后任灵川县令,再调桂垣县令。
就修书叙旧。邀罗到此经商并代理县衙钱粮
于是罗来到桂垣。开设罗义昌店铺。主营借贷。
一年漓江大水,灾民蜂拥逃入城内。
人心惶惶。
饥民加剧市井不安。
张联桂开仓济民。
时来运转,灾情不久缓解。
后张因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当机立断,避过民变,获升桂林知府。
罗又代理府衙银钱事务。捐官八品。
罗更建义仓。
经常扶危解困,从疏解小患开始,救济有需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