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受光访谈 (2)

本报特约作者:安娜

安娜:您插队在哪个地方?

路受光:青海省格尔木建设兵团。格尔木是高原气候,缺氧。

安娜:您怎么会去那么远的地方?

路受光:我是1965年初中毕业,毕业以后青岛市不包分配,所以就去了。

安娜:您继续讲。

我在卫生队工作起来了,后来卫生队又进来几个人,本来卫生队就不是很充足,那时候有的人结婚生孩子了,有的回家探亲了,也有调走的,因为那个地方很艰苦,大家都不愿意在那个地方待,所以才轮到我有机会到卫生队。我们新来的都不大会干,卫生队也怕出事,就组织了学习班,卫生队的队长,还有医生,他们轮流的给我们讲课。平时我们自己上班就跟班,八个小时你要干下来,不会的地方卫生队那么多医生,你可以问。好处是我们宿舍和卫生队隔的很近,青海那个地方环境所限,都隔的很近。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急诊病号处理不了的,你马上就可以叫医生。我当时学的是护士,当班的都有医生,你请医生,这个医生处理不了,他再找别的医生会诊。

我们那时候的环境很艰苦,那时候药材很缺,不像现在,什么高档的药都有。在学习班的时候我们很努力地学习,不谦虚的说,我是学的很好的,卫生队的领导,对我都比较认可,本身我也喜欢这个工作。老师下一堂课讲什么都事先通知我们,我就自己在下面看看书。上课的时候如果老师提问一些问题,他说:我们今天讲什么,有谁知道?我马上就能说出来,因为预先看书,但是学习班办的时间不长就停了。

   安娜:您继续讲怎么去的格尔木。

   路受光:我说过,我初中毕业以后,青岛市不给分配工作,因为领导说青岛市满员了,没有工作岗位。

   安娜:但是格尔木太远了。

   路受光:当时都听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当时有部《昆仑山的一棵草》那个电影你看没看过,我们当时受那个电影的影响很大,新疆、青海、内蒙也有生产建设兵团,去了很多知识青年,那个电影影响了很多人,年轻人那个时候真是一颗红心跟党走。

   安娜:家里让你去吗?家里有阻力吗?

   路受光:我出身不好,1965年我初中毕业,我哥哥是高中毕业,我们毕业以后都没有工作,因为我们家出身不好,这个你可能不会能明白。

   安娜:我明白,这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特色,许多人都受到影响。

路受光:我哥哥他想这样在青岛没工作,混社会青年,挺丢人的,还不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锻炼自己,和家庭划清界线。当时纯粹就是这种思想,一点也不搀假,没有现在的功利啊,真的就是这样的。我哥哥先去了青海格尔木建设兵团,半年之后我哥哥回来探亲,给我讲青海怎么样锻炼人,怎么样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给我讲了好多思想进步教育的话。

那个时候我一直没有就业,家庭出身不好,也没有出路,我也不想在家里当社会青年。正好青岛市还组织知识青年去青海支边,因为那边很荒凉,人烟稀少,工业、农业都不发达,那个地方气候也不好,土地也不好,但我还是去了。

安娜:这就是当时那个时代人的理想,没有杂念,就是一心听党的话?

   路受光:对,没有任何杂念,我们就是为了建设祖国,保卫边疆,屯垦蓄边,就是这个想法,很单纯,也不考虑什么功利,不考虑什么待遇,就去了。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