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话紀元

作者:星学 (来稿,多伦多)

新年,在中国又叫元旦,系一年之始的日子。辞旧迎新,人们多倍感光陰如白驹过隙,人间的世事滄海桑田,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可谓一日千里、时新辰异地变化着,一年几乎等于过去几千年的总和。在这无限的感慨中,最忆是紀元,说起它的起立来,历史源远流长。

古代的先人,通過觀察日月的運行规律,將地球上的時光进行了计量劃分。地球繞太阳转行一圈所需的時間,叫做一年,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叫做一日。炎黄文明把一日又分成12个时辰,国外文明则加倍划分,24个,故后来国人接轨国际时就把后者称为“小时”,而逐渐放弃了“大时”[辰]不用了。而其它古文明的發祥地,如巴比倫、尼羅河三角洲、黃河、恆河流域的古人,对于历法各有自己的估算法,均成功地用以指導稼穡與生活。由于大家的順序起算年份—“紀元”各有不同,也导致了每个民族新年起始的時间相去甚远。

據有文字记载可查的史料,紀元于華夏一般认为是在西周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之前的夏、商朝等都算传说类的汗青;古希臘的纪元,算起于第一屆奧運會开幕的那载,即公元前776年;古羅馬的纪元,则选择了羅馬建城的時節,即公元前753年;基督教世界的纪元,用的是耶穌降生的那歲月,即公曆紀元元年;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度的纪元,是以穆罕默德自麥加遷麥地那時候,即公元622年;最为古老的纪元算法,应首推猶太王國,它始于宇宙主宰耶和華開天闢地之初,即公元前3760年。足以见诸主要文明之间的差別之巨大。

在上古時期,交通不便造成的地域割据,使得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遑論遠隔崇山大洋的各大洲了,所以均是各自爲政處之,倒也互不相扰、相安无事。後來隨著人類的遷徙、较为快捷的交通工具問世,洲際之间的交流益增,地球村的诸民委实需要步調協調一致,方能够高效率地共事生存,於是採用一個舉世公認的曆法来统一行事,就變得甚为緊要了。最后,大多数的國家与地區均接受了以公元紀年為官式的陽歷法,亦即目前國際上最普遍應用的西元規則。

那麽,这个法则起初又是怎樣來的呢?這就要從基督教會的一段史實說起。

兩千多年前古羅馬帝國迅速崛起,盛極一時,把整个地中海都變成了它的内湖,橫跨歐、亞、非諸洲的廣袤土地,急需一統的時間表與管理體制。於是愷撒大帝便在羅馬曆的第707年,也就是公元前46年,发明創立了一個全新的曆法 [Julian calendar],是以他的名字“儒略”來稱呼的,它規定一月一日作為新的年度的开始,也就是我們現今在沿用著的历法。这个愷撒曆法,實際上是取自于埃及亞歷山大港的一位希臘天文學家兼數學家的精算結果,不過被冠以了皇帝的名號實行推廣全地。

过了五个世纪後,天主教盛行起来,有一位神父倡議以神子耶穌出生的那年作爲一個嶄新的紀元數算法,这是由於此時基督教已經被立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了,當然不難得到皇帝的禦批欽准。經过神甫的仔細推演计算,聖子應該是在羅馬紀元的第753年降臨人間的,於是便選擇了該年爲公立紀元的第一年。帶著濃厚宗教色彩的新皇曆,便這樣的在遼闊的羅馬帝國領域中廣爲實施開來。

又過了大約一千年,十六世紀西方的科技迅速發展,科學家們覺察出原先的計算法則仍然存有瑕疵。意大利的一位醫者兼哲人提出了更爲精確的年曆演算法,貢呈給當時的梵蒂岡教皇格列高利[Pope Gregory XIII],其時政教合一體系的這位當權者,立马下令對旧的儒略曆進行了改革,從而新生出了“格列高利”曆法,自此一直使用到今天。而作爲前羅馬帝國番邦屬地的歐洲列強,在日後的若干個世紀裡紛紛向海外侵略擴張,殖民了全世界,自然就將他們的曆法帶了去、推行至天涯海角,遂形成了現在國際通用之的主流局面。

也正是鑒於這一點,在通常的文牘書寫中,“公元以前”用B.C.来代表,係英文Before Christ的縮寫,意為“基督之前”;“公元以後”用A.D.表示,係拉丁文Anno Domini的縮寫,意為“主的生年”。在歐美地區也不乏口稱“主前”或“主後”的,即使是當地的華人傳媒和口語也如此用,已經跟言者的信仰沒有任何關聯了。

中华大地是於辛亥革命成功后的第二年春天[1912年]開始採用新曆的,但是同時亦用“民國”的年號,現在於臺灣地區仍舊在使用著。不過中國大陸則全然使用陽曆了,徹底與世界約俗接軌。东瀛日本,则是在明治維新以後採用公曆的,但依舊並用著在位天皇的年號來紀年,像民国的做法一样。

然而有些遗憾的是,最初的新紀元格列高利曆的設立,慾尊救世主為大的立意並沒有很对地如願以償,因爲他們并没有將耶穌誕生的年代搞得具体准確,只因是15个世纪後的追溯倒推,難免有些误差。

更後來的學者细致研究發現,羅馬史冊中所記載的新凱撒皇帝奧古斯都,是於公元前八年頒旨進行全國人口普查的,後者致使了《新約聖經》所述的約瑟和瑪麗亞從拿撒勒回原籍登記上冊、結果在伯利恆的馬槽中生下了耶穌。福音書同時描寫的當時的猶太王大希律下令屠殺兩嵗之内的以色列嬰兒,旨在防止他將來長大了稱王從而終結了希律家族的傀儡王朝統治;而在猶大省的編年史中,大希律死於羅馬建城的750年,也就是公元前4年。由此可見,耶穌應是生於公元前6年左右,現用的公曆元年就少算了這個數字。

不过,既然成規已經竖立的如此漫長,後人真也沒必要去再改版、省得重新引發新的混亂,那就將錯就錯地墨守著吧。这一点也正像耶穌的生辰並非12月25號、但卻照常在這天舉世为他慶生。普通世人不谙个中的细节,但在龐大的基督教會體系中,後世的信徒们都曉得了這一有出入的事實。它并不影响圣子的光辉伟大,却是岁岁开辟着新年度的始端,给世界带来又一载的生活希望。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