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真的出重拳?中国野味禁令能坚持多久

随着中国新冠疫情缓解、武汉封城解除,中国各地的生鲜农贸市场陆续恢复繁忙。由于担心野生动物交易在市场中死灰复燃,国际政治人物、学者和环保人士呼吁中国关闭野生动物买卖市场。但中国不少地区传统市场中混杂的野生动物买卖、以及法规和禁令中的灰色地带,给禁食野味的工作带来难题。

中国人大出重拳?野生动物保护法有望修改

世界卫生组织和流行病学研究的主流观点认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贩售的野生动物有关,蝙蝠很可能是病毒的来源,穿山甲可能是这种引发疫情的病毒的中间宿主。

1月26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发布《关于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公告》,规定在“全国疫情解除”之前,禁止野生动物交易活动。

2月24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俗称“三有”)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

这一决定被视为疫情迄今为止对野生动物市场交易最严厉的禁令。另外,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也有望在今年修改。

美国、联合国官员纷纷呼吁关闭野生动物市场

联合国官员也呼吁各国关闭野生动物市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代理处长伊丽莎白·穆雷玛(Elizabeth Maruma Mrema)日前对英国《卫报》表示:“如果我们不处理好自然,自然就会来处理我们。”

她同时强调:“像中国和一些国家那样,禁止活体动物市场是件好事。但我们也应该记住,有一些社区,特别是在非洲,特别是低收入农村地区的社区,依靠野生动物维持数百万人的生计。”

英文媒体在报道华南海鲜市场这类出售活体动物的市场时,常常以“wet market”(字面意思是湿货市场)一词指代鲜活农产品市场。

美国白宫新冠疫情工作组传染病专家、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主任安东尼·弗契(Anthony Fauci)4月3日在一次采访中说,国际社会应该向有关国家施压,促使他们关闭这类市场(wet market)。美国国会议员也推动联合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不要恢复生鲜市场。

弗契说:“令我无法置信的是,当我们有这么多疾病源自于这种不同寻常的人与动物的接触时,我们为什么不干脆直接将它关闭。”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研究中国食品安全的学者司振中认为,生鲜农产品市场让中国城市居民能以实惠的价格获取健康食品,在中国禁止这类市场不仅不可能,而且不利于食品安全。

司振中通过电子邮件对美国之音说:“我想强调的是中国的大多数农贸市场都没有活体野生动物售卖,鲜活动物类食品也仅限于活禽和水产品,并且此类产品受到了相对严格的监管。”

中国市场中人工繁殖与野生捕获的动物混杂

休斯敦大学城中分校东亚政治副教授、国际人道对待动物协会中国事务专家李坚强(Peter Li)说,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农贸市场存在误解,以为宰杀野生动物无处不在,但他强调,中国的菜市场上野生动物虽非主流,但贩卖的动物混杂,有些动物来自野外非法捕获。

李坚强对美国之音说:“大多数生鲜市场都是以家畜为主,通常还有鸡、兔,水产品,如鳗鱼和蛙类。但另一种生鲜市场专卖野生动物,这些可能是野生捕获的动物和驯养的动物,例如果子狸、鹌鹑,淡水龟,有些可能是圈养繁殖,但其实主要是野生捕获。”

滑铁卢大学的司振中认为,为了避免新的病毒流行关闭所有农贸市场是因噎废食,将会导致不可估计的食物保障问题。他说:“真正需要治理的是少数销售野生动物的摊贩。野生动物产业链才是需要监管的对象。农贸市场只是整个产业链上的一部分,我们需要重视其他野味的销售渠道。”

不过,有专家指出,想要切割中国农贸市场中普通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买卖并不容易。环保活动人士说,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技术要求高、成本高,从野外直接获得野生动物却比较简单。拥有野生动物售卖许可的经销商只被允许经营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但在利益驱使下,常常购得野外捕获的动物,为非法野味“洗白”。

休斯敦大学的李坚强对美国之音说,中国市场出售的许多野味打着人工饲养繁殖的幌子,实为野生捕获。

“在中国,生鲜市场是一个法治完全败坏的地方。那里的很多动物,即使(卖家)声称是圈养繁殖的,有相当多的数量是野外捕获的。穿山甲不是用来吃肉的,它们不应该出现在市场上。”李坚强通过Skype视频采访对美国之音表示:“在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你可以看到多达75种不同的动物物种。这些物种中有很多是受中国法律保护的。所以,在这些市场上存在着广泛的违法行为。”

来源:VOA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