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糊”加拿大学车记 (下)
“临阵磨刀,不快也光”,这话我算是体会到了。
因为胆怯不自信,练车将近30个小时还是不敢让教练排期考试。看着比自己晚来的师兄弟一个个都纷纷ok或落马,不得不也想试一下了。光头教练说:何时你自己觉得安全了,就可以去试了。我知道我自己的毛病,没压力是不行的,咳,丑媳妇早晚得见公婆,上吧。
殊不知,考前突击训练真是我学车水平突飞猛进的时刻,又摊上个“土匪教头”,不知为什么,自己突然变得孔武有力了?于是教练给我定了个“三天计划”,头一两天各练一个半小时,第三天,别客气,上战场吧。
于是每次他真的虎下脸来一言不发地模拟考试、打分,并告诉我:他的扣分比现场的考官要严格,记得开始几场模拟,最多的一次,15分钟内被fail了3次。你也别说,这样被fail来fail去的真管用,过去常见的毛病都一一克服了,早去考是不是早没毛病了?教练还有一句话听起来特滋润:考官对女考生的要求相对也会宽松一点。
次日,教练带我去看了morningside考场,来去几次都要走一段高速公路,当然都是我开。这回光头教练还了英雄本来面目,比上次带我上高速还“酷”,他已经不用手帮我控制方向盘了,开着开着居然还让我放单手开车!“别怕,放松,看着远方!just enjoy!”“安全的前提下保证速度……对……好!看着远方,看见前面那辆白色的车没?追!”最快时速到了130!这又是个有生第一次!自己驾的车,居然也成了北美八车道的高速路上千军万马向前奔流的一朵小花?那感觉特兴奋,特豪迈!但我丝毫不敢轻心,心里呼唤“上帝啊,请与我同在!” “好,比上次开的放松、平稳多了,如果安全,你变条左线……”。
开车的感觉终于摸到门了,从此胆怯恐惧的心理不会再骚扰我,真好。
四次模拟考试的结果,一次比一次好,最后一次,几乎perfect!这时候的我已今非昔比,艺高人胆大嘛,哈,我有点飘飘然,突然觉得开飞机的感觉不过如此吧?自己过去怎么那么怕呢?模拟考试结束后便跟教头打趣说:您看我的水平见长吧,是不是所向披靡了?我怎么觉得我是不是应该直接去考G 牌呢?教头一梗脖子:Good idea!坚决支持!但我告诉你:你肯定是给人家送钱去啦, Ok?除非你拿考试练着玩。他这话特打击我的积极性,算了,还是乖点,凑合着弄个G2吧。至于英文呢,我请教了几个教练,他们都异口同声,只要你懂这些就行:Right turn!Left turn!Traffic light right turn! parallel parking……这些当然不是问题,教练每次都是这些指令。
考试安排在上周二下午2:4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考前我在家好好做了个祷告后便安心备考了,特地换了件多时不穿的粉红色运动衫, 主要想给自己个朝气蓬勃的好心情,因为粉红色最让人感觉温馨和放松,因此也是想给考官一个好心情,别太难为我就行,否则仅仅给我一堆听不明白的英文就受不了啊,再说,教练也说了,如果不出意外,通过应该问题不大。
准备就绪,神闲气定,提前2个小时出了家门.
稀稀落落,天空飘起了雪,没什么,练习时碰过的天气比这要坏得多,等我又到morningside考场练了一圈、办完手续系上安全带坐车待命时,雪花成了雪雨.丝丝缕缕的不安冒了上来,因为原本视力就不太好,再弄把雨刷在眼前一个劲的晃来晃去,烦人。
听见车外教练在打招呼,知道考官到了。果然从头黑到脚的考官来了,隔窗看不清他的模样,更不知道他老人家心情可好? “噹噹噹!”,考官站在车身右侧嚷嚷后看不没明白就拼命敲窗,示意让我关紧左侧的窗,我反应慢了一拍还是关上了,那不安的感觉多了起来。于是,考官唬着脸把自己不高的身材扔进了车里,我便主动打招呼:“Hi,下午好先生,我的英文名是Racheal,请原谅我的英文不太好,谢谢.”他看也不看我就冷冰冰抛来了一句:”You can go!” My God! 怎么有点……夹生饭? 我吐了吐舌头。说实话,多年来见过各种类型的人,夹生饭能算什么?但我最最害怕的就是听英文,聊天不要紧,但这可是考试啊!怕就怕听不清命令慌了神,让我再去找刹车、踩离合的事是不会发生,但不明就里,听不懂岂非麻烦?看来就指望他配合打手势了。旋即我又安慰自己,考官常用的英语我耳熟能详,加上手势能错到哪里去呢?我按规矩开车就行了呗。
先做了个back up,然后做个left turn,看见后面有车来我点了点刹车,谁知他一连三个”go!go!go!”说老实话,他这一连串的go,把我的自信也go得差不多了,好像他不仅是夹生饭,似乎更像吃了枪药。否则怎地如此大脾气?看来我的粉红衣裳白穿了。咳,管他呢,听天由命、顺其自然、保证安全才最要紧,于是心又定下来。
很荣幸,我遇到了来加拿大两年来态度最恶劣的人。即便在国内也很少看见在公务部门有如此性情暴躁的人,整个考试过程不足15分钟,但他老先生除了写还是写,可能全是在他的述职报告中控诉、罗列我的“罪状”。嘴里还一个劲地说些我不懂的英语。说实在的,我的心被他的不安和暴躁弄得“咚咚”跳了起来,加上雨雪越下越大,我明白了,上帝是不想让我过,那就随遇而安吧。
在“丁”字路口stop sign,他命令我做了个左转,恰巧两边车多,我等了一辆又一辆,总不能转。“you can go.”他有点烦,“请等一下,左边有行人。”我说。他这才看见了一个领小孩的女人在过马路,大概是我的位置挡住了他的视线?“sorry。”他耳语般地哼了一句,这时我无意间扫了扫表:3:15pm。
回考场了,没有任何“硬伤”,但见他塞给我的黄单上涂鸦一片,都是东扣西扣的小分,拢共31分。不管怎么样,我尊重他的职业和判分,没得说,但最让我憋屈的是如此一笔“致命”记录:3:15,弯拐慢了!
看着他毫不客气甚至有点虎视眈眈的眼要离去时,我仍然微笑地说谢谢他,他压根不理我,待下了车后,谁知老兄又探进头来对正在发呆的我说了句:“you are welcome。”谢天谢地,他终于说了句礼貌话。
我不怪考官把我给fail了,还是自己的基本功不扎实啊,别再相信“临阵磨刀,不快也光”,那只能是应付考试,当真让我通过了,我不敢相信自己就是个合格的司机,我真的谢谢考官给我补了如此特别的一课。没说的,再回去练吧,功夫不到家啊。下次如果再遇到那位黑脸考官时,我一定会友好地跟他说:又遇见了你真好!上帝祝福我,咱们开始吧!
就此搁笔吧,天要亮了,我要睡了。
Feb2,2006 3:15am
回音壁
第5.6期写了我的猫狗宝宝,读者回应甚是热烈,因版面有限,容徐曼先摆上3篇来信于此,或许您有什么新的想法可以一并加入探讨。
北京伍一军博士来信:
看了你的第六期《猫儿狗儿哥儿仨,你们为什么不开口说话?》,感觉只有对宠物真正有感情的人才能写得出来,是篇好文章。但请原谅我说句煞风景的话,我个人不太喜欢“宠物与人”之类的描述,尽管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狗,尽管我知道动物也通人性。现在年岁大了些,虽有爱怜之心,但并不喜欢饲养它们。觉得畜生们在自然界的自然状态下生活应该更快乐些,关在笼子里或者是一个所谓的房间里生活他们不一定就觉得舒服。所以我个人不提倡饲养宠物。再者,我们老百姓实在是太贫穷了,昨天还在央视新闻调查节目里看到,乡下老百姓患病大多缺钱医治,实在熬不住时才到当地卫生所买点药,由于没有钱,只能一次买一粒或几粒。可是城市中养狗的家庭是如何消费的呢,一次听到一个妇女在和另一个妇女交流养狗经验,其中一个说她的狗一餐就要吃掉几只肉包子,而且必须是新鲜的,否则她的狗根本尝都不尝。我们可怜的百姓目前大都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城市中的少数富有阶层却在烦恼如何才能把钱花掉。
一想起中国百姓目前的生活现状,便感到饲养动物也会令人悲伤。很遗憾,我说的这些话和您的文章不合拍。
回复伍博士:
谢谢先生肺腑之言!徐曼这边厢有礼了。但我们的话题并不矛盾,我写猫儿狗儿的主旨不仅是惊叹其清心单纯、忠厚聪敏,更想说的是因为我们热爱生命,热爱每一份上帝赐给我们的情感,我们希望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爱,如果人人都能活得简单点该多好,《圣经-八福》里有这样一福:清心的人有福了,他们必得见神。”其实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爱,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或者没有注意,或者无暇注意。
我不认为养狗是富人的奢侈和享受,其实在许多穷乡僻壤,一无所有的贫苦百姓,穷到最后,仅有的财富惟有不离不弃的狗。看过太多关于狗与人生死之交的好文章,每每都令人震撼和感动,更有洗涤心灵之功效。您说您养过狗宝宝,那么您曾经一定发现过狗的眼睛里有人能读懂,但上帝却故意不让它说出的语言。再谢伍博士的关注、教导和鼓励!狗年愉快。
本市读者署名”HiFast”的朋友近日来信:
看了你的大作,感动。觉得生活在你家的那几只宠物(也曾经是弃猫、弃狗)真是太幸运了。其实要说狗,可能穷人家对它们的感情可能会更真切一点,正如你说的“其实在许多穷乡僻壤,有些一无所有的贫苦百姓,穷到最后,仅有的财富惟有不离不弃的狗。”穷人苦到一个地步,最后能拥有一只瘸狗,谁说不是他的全部世界和幸福?用句时尚的话,这也是穷人的一种”精神消费”。至于伍博士的意见。不敢苟同,并不能因为中国‘可怜的百姓目前大都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就反对或者限制其他人有不同的消费,何况养狗的人家到底有多少是富人呢?
北京到加拿大旅行的读者李玉萍小姐来信:
你的第五期”徐曼心语”, 看得我蠢蠢欲动,真想马上去养上两只狗。有一次在飞机上,偶然看到一本杂志上刊有一篇介绍世界名犬的文章,还附带图片,一下子就打动了我,想着自己以后一定要养狗,嚷嚷了一阵,好多人都劝我别养,太动情又太伤情,狗出点什么事,比人出事还急,狗不会说话呀!加上养孩子都已经够紧张忙碌了,所以那个想法搁置起来,今天又被你的文章挑起来了,这人啊,没有点感情折磨不行,有了又痛得不行,咳,不养了吧,多点爱心和关心,活得简单点比什么都好.
北京伍博士再来信:
徐曼:谢谢你的回信,你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我们感谢上帝。从你的文章里,我看到你多是收留被他人遗弃的动物,然后给了这些可怜的动物以新的健康的生活。我看后很感动,读过周惟波先生的杂文《狗的墓志铭》更有一番感慨。
确实,我们说的话题并不矛盾,我个人在这个问题的看法上存在较大偏差。养狗的情况也许不尽相同,乡下人养狗多是防范,孤独的人养狗是为了有个伴,城里人养狗是个人爱好,在这些养狗人的心中,不乏爱心。但是,现在城市里的富人养狗情况却有根本的不同,多是为了消耗财富或为了满足某种居高之心(因为她们养的狗绝对不是普通百姓更不是贫人所能养得起的)。也许由于个人的偏见,我认为他们的显富心理大约高于他们的爱心,每每看到富人牵着名贵动物招摇过市\傲慢轻狂的样子,不能不想到可怜的百姓目前还大都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