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的感受和应变能力–艰难的历程(三)
本报专栏作者:李昶 (供稿)
控制能力即是指“信念控制能力”。身处逆境或面对挫折时,信念控制感弱的人只会逆来顺受,负面悲观,信天由命;而信念控制感强的人则会相信(有信心)凭借自己的能力能改变所处环境。
“信念控制能力”是逆商的核心部分。
担当精神,即是指我要对自己以及有关的人和事负责。不推卸责任,而是想找出方法来对应问题。
延伸评估,即是要客观地估计当下这问题的影响和范围,以及我是否有能力去面对处理。
忍耐力,也是逆商的关键。事实往往是:当身处困境逆境时,在许多情况下,对当时的处境你是做不了什么,只能忍受。但是,这不是消极而是积极等待观察,有可能时,在行动上做些准备,等待时机出手。比如,当年知青下乡,大部分人除了辛苦劳作以外,时间都耗费掉了。而极少数知青,在当时丝毫看不到出路的情况下,仍然四处找书来看,包括在劳作间歇的田间地头,学习都成了一种习惯,也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看。也就是这少部分人,当中国1977年恢复高考,他们中相当一大部分,进入了大学学习,然后考研,发展自己。自己准备,等待机会,是这部分知青当时的心态。如今,这些人中许多都成为了中国的各行业的各级领军人物:政界企业学术领导,教学科研骨干,教授专家文人学者,有一些出国留学留在了海外,
成了海外的专家学者。
邓小平是伟人。我最喜欢他的有一句话。文革初他被打倒,发配江西工厂劳动。6-7年后,林彪已逝,周恩来病重,毛急于找一个有能力的人来管理这个巨大的国家,于是想起了邓小平。邓被接回北京,见到毛。毛问邓这些年在做些什么。邓回答:“等待。”
这两个字,包含了多少的内容啊!多少的含冤,多少的忍耐,多少的毅力,多少的盼望!这就是逆商高的人的素质。
现实经常是:在身处逆境时,你可能非常烦闷,气恼,荒废,有着各种负面思维。可能一时做不了什么。但是,逆商高的人,首先是不迁怒于人,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不避长扬短,不冲动决定。而逆商低的人,恰恰是做相反的事,而且一定是与这里的每一点相反。
逆商低的人,总是按违反常情常理的方式来出牌,还自己以为得意。结果往往是:他眼高手低不明事理,他可能会投身于他最不擅长的事,他往往与他最不该打交道的人来往。他不能忍耐不同的看法意见,他不能宽容他人的不同意见行为。结果他的手法往往是他打压他人,伤害他人,到头来他总是失败,孤家寡人,因为那是注定了的。
逆商低的人,做人没有耐性,总是想一口吃成大胖子,一举成名天下知。而到头来,他往往是失败者,或是被抛弃者。半途而废也是低逆商的状况。半途而废的放弃和丧失希望是最大的对未来发展的威胁。放弃和丧失希望不仅不能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而且还会让我们在未来陷入更大的困境之中。
人有一种追求感。生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逆商低也是指放弃人内在的追求的本能,放弃生活本来可能给予的许多东西。逆商高的人,在逆境中愤然崛起,也就是做人的选项之一。把自身潜能让其得到最大发挥,就是逆商高的人的特征。不能面对逆境的人就是忽视了生命中这种潜能的人。
实际上,逆商低的人,喜欢逃避风险,害怕挑战。但是,逃避逆境者,从长远来看,遭受的痛苦,比他们直面挑战、勇敢的面对现实而承受的痛苦大得多。其实,人的一生,最让人追悔的、最痛苦的莫过于回首平庸辛酸甚至猥亵无聊的一生。只有那些敢于面对逆境的人,你试了,才有可能收获成功。逆商高的人不畏艰难,在逆境面前保持平静,积极处理,找出应付方案。这类人,一生在本质上是定义为“面对逆境的挑战”的工程,一般来讲,结果往往是成功者居多。
总之,处理逆境的能力,是一种做人的素质,也是一种涵养和气质。逆商越高者,其面临生活挑战的应变能力也就越高,到头来,成功的几率也就越高。现代优秀人的综合素质,是以智商、情商、以及逆商的总体提升和发展来定义和评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