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的《三國》
作者:郭樸文
《三國》這個偉大的題材為當代無數的遊戲、影視劇製作商提供了無限的創作靈感。在東亞地區,三國實則是一門跨國性的語言。日本、中國、韓國乃至越南等地的成年,懂得三國的實不在少數。即使是菲律賓等國的人民,也有很多熟知三國故事之人。而近幾年來,中國大陸的導演、編劇們更是大量利用《三國志通俗演義》創作三國題材的影視劇。今年,又有吳秀波親自監製主演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開播。回顧二十一世紀以來的三國熱,讓筆者不得不感慨嘆息。於是想要與讀者們一同簡略探討一下這些年來的各種“三國”故事。
以筆者而言,這些年來,三國作為中國長久的文化象徵,被許多無良無才的奸商、編劇們不斷解體。很多創作者利用“重讀三國”或“回歸正史”、“為某某翻案”等旗號,對本來精彩紛呈的著作天馬行空地亂加刪改,把名著弄得面目全非。大多數的此類商業產品頂著還原歷史的噱頭,對《三國演義》的故事動大型手術,不過其實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他們從來都是用《三國演義》當主料,而把《三國志》當配料而已。
何以如此說?比如現下正在播放的這部《軍師聯盟》,以司馬懿的視角起始,解讀三國時代的亂世。看似十分新穎,但其實早有香港漫畫《火鳳燎原》在先。且先不論這部還未播放完畢的電視劇作品水平如何,單看片花中有一幕諸葛亮輕揮羽扇,上方谷火焰吞天,司馬懿懷抱兩名兒子絕望地等死的畫面,大家便知道這是用了《三國演義》裡的“火燒上方谷”的故事。小說是用來表現諸葛孔明智絕人寰、惜天意不美的悲憤情懷,在真正的歷史中是找不到的。但是電視劇明顯還是在拍《三國演義》裡的經典故事,只不過在這些基礎上加了一些看似新鮮的解讀而已。
我們尚不知《軍師聯盟》給自己的定位是什麼。如果是一部拍攝正史的作品,那麼這部電視劇的篇幅理當不會太長。何以如此說呢?因為在真正的歷史上,司馬懿在曹魏政權的前期幾乎沒有什麼可值稱道的貢獻。曹操在世的時候,首先由荀彧、荀攸這樣的謀主,後來又有賈詡等一班謀士輔佐。司馬懿在歷史上做出的第一場驚人貢獻是在關羽北伐襄陽,威震華夏,曹操想要遷都放棄許昌的時候,穩住了曹操,讓他連結東吳、偷襲關羽,同時有此主張的還有滿寵。之後,到了三國鼎立期間,諸葛亮成為勳蓋天下的歷史主角。漢軍前三次北伐,司馬懿都不在西部前線,而在荊州調練兵馬。唯一一次出手,是針對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主動向漢軍倒戈的孟達的攻堅戰。司馬懿以神速取勝,揚威海內。不過至於什麼空城計之類的故事,那是源自於魏晉時代的傳言,並不是歷史。然而,大多數拍攝三國題材的電視劇,即使自命為正史,還是把空城計這個橋段給拍了進去,還無限拔高了司馬懿的智謀,說他不殺諸葛亮是因為養寇自重。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司馬懿和諸葛亮的交手嚴格來說只有兩次,就是諸葛亮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第四次北伐,司馬懿緊隨諸葛亮的軍隊,紮營不戰,迫於軍隊內部的壓力才和張合分兵進攻,結果張合戰死,司馬懿大敗,還營自保。第五次北伐,諸葛亮突然病死在五丈原,而司馬懿則一直率領數十萬大軍按兵不動。所以如果我們看正史,司馬仲達的才略比起孔明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三國演義》則是為了給諸葛亮晚年塑造一名對手,才選中了司馬懿來進行藝術創作。
言及於此,便讓人想到了前幾年播出的新《三國》。歷史外行高希希導演很是狡猾地讓這部作品的題目顯得十分模棱兩可,不是新《三國演義》也不是新《三國志》,而就是簡單地“新三國”。我們實在找不到這部作品到底抱著什麼樣的理想和情懷在闡述三國故事。可以說,它是所有拍攝三國作品中最俗套的一部,俗到俗不可耐、不忍正視,幾乎就是把尋常老百姓誤解的三國搬上了熒幕。比如,當代人有很多不問是非,崇拜曹瞞的論調,於是就把曹操刻畫得異常英雄慷慨,宛然成了個好人。現在人大多數知道劉備“喜怒不形於色”的本事,可是忽略了劉備的個人魅力讓天下之士如水歸海,於是於和偉先生楞是將“喜怒不形於色”演成了毫無表情。關公“傲上而不凌下”,然而在於榮光的表演下,關公只有傲慢和大意,讓人一見即厭,沒有任何英雄氣。其餘的又比如諸葛亮被司馬懿磨到吐血、周瑜和孫權分庭抗禮、孫權毒死呂蒙、張飛只知道大吼大叫、馬超的西軍全部披頭散發有如羌族等等,或出於編劇導演們譁眾取寵之嫌、或來自民間好事者無端傳誤,種種此類,不便再提了。
甄子丹的《關雲長》的確就是一部功夫片而已,而切不可當作任何“三國”故事來看。片中無非就是又隨波逐流地誇讚了一遍關公和曹瞞之間的“深情”。而這部作品中的關羽,不但形象不夠,而且打戲更讓人覺得荒誕離譜。比如,關公斬殺當時的上將顏良只用一刀,而殺小說裡虛構的小角色孔秀居然折斷了“青龍偃月刀”!此片商業意圖實在太過明顯,無足复論。
最後,我們來說說當年劉德華先生主演的偶像級大片《見龍卸甲》。這部算是許多年來吹捧趙雲這個人物的登峰造極之作。在武功上面,把趙雲塑造成了天下第一的高手,關張聯手才和他打平。不過,最為令人無法捉摸的是,趙雲最後居然死在了曹操的孫女這種角色的手上。再來看它對趙雲歷史地位的推崇,在三國正史中,趙雲是劉備麾下五名大將中位階最低的一名。當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分別被封為前將軍、右將軍、左將軍、後將軍的時候,他只是翊軍將軍這種雜號將軍而已。但是在電影中,卻有一句令趙雲統領全軍的台詞,實在不知從何而出。最後是這部片中的權謀刻畫。這裡將諸葛亮刻畫成一個坑害屬下的惡人,趙雲的死是諸葛亮刻意塑造的一場陰謀。這種漫天胡諏的無稽之談,維當作笑料觀之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