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祖師的故事(下)

面壁九年開創中國禪宗

菩提達摩之所以在晚年不畏艱難,千里迢迢從印度來到中國,是為了實現其師父般若多羅尊者的預言:「六十年後您的法緣在中國」。沒想到抵達中國的第一站,卻遇到不明深義的梁武帝,令他非常之失望。最後他入了嵩山,來到了少林寺,在山上找到了一處僻靜的小山洞,屏息雜念,萬緣放下,面壁而坐。一坐就是九年之久,中國北方冬天雖然十分嚴寒和冰凍,卻阻礙不住這位修行者內心的一股弘法熱情;他雖然坐在那裡靜寂不動,但卻是以不動制萬動的原理,感動了當地的信眾,少林寺也因為他的德行,而名聲遠颺。於是他後來在中國少林寺開創了禪宗,並編創出中國特有的少林功夫,如《達摩易筋經》等拳法;特別是他所開創的禪學思想,後來影響到中國宋代理學,亦為中國佛教的發展,助了一臂之力。因此菩提達摩的功勞不僅在中國開創了禪宗,而是整個佛教、乃至於中國文化的發展。

禪宗和少林功夫不僅影響到中國的文化,甚至更影響及全世界,這股潛在的力量,不斷地在推展。他在中國的成就,還印證了他的師父般若多羅尊者的預言:「達摩法緣在震旦(中國)」,歷史告訴我們,一點都沒有錯。

後人傳說菩提達摩在來中國以前,修行工夫已經非同凡響,所以當他決定離開建業(現今南京)以後,到了長江,他想北渡長江,但當時沒有見到任何渡江船隻供他北渡。最後只好顯示神通,腳下踏著一支蘆葦葉,飄然的渡過了長江,因此「一葦渡江」的典故,便成了後人作畫的題材,隱藏著深遠的禪意。

慧可得法心傳

釋迦牟尼佛為了將佛法傳授給他的弟子,以示代代相傳、普利群生。因此有一天,他在一個盛會上向大眾宣佈,他想將佛法眼藏傳授給大眾,於是手上拈著一朵花,什麼都沒有說,唯有大迦葉尊者會意微笑。佛陀知道他得佛慧眼,於是將如來大法傳授給他,成為佛教禪宗的第一代大弟子,這種傳法的方式,在於以心印心、心心相傳。

菩提達摩在中國少林寺闡揚禪門宗風,他以壁觀作為修禪的入門方法,深得體悟,故有「壁觀沙門」之稱。但因年歲已高 ( 據說有一百多歲 ) ,亦是為了要滿其師父般若多羅之願,將禪法在中國弘揚;因此他召集弟子說:「我不久就要西歸了,想證實一下你們的禪法境界到底怎麼樣,大家不妨說說,各人修禪的心得體會」。

菩提達摩有不少在家的信眾,還有三僧一尼是達摩的入室弟子。三僧是道副、道育和慧可;一尼,人稱為尼總持。

道副聽到菩提達摩的開示,他首先發表他的意見說:「以我在師父處所學的禪法,是不應該執著文字,亦不捨棄文字,而是應該把文字當作入道的工具」。

菩提達摩評論說:「你只能得到我的皮毛而已」!

比丘尼總持知道道副的修行見解不徹底,於是說:「以我對禪的瞭解,就像慶喜見到阿閦佛國,一見之後,便再也見不著了」。

菩提達摩評論她說:「你只能得到我的血肉」。

道育接著便說:「地、水、火、風的四大,本來是空的;色、受、想、行、識五藴也非實有,整個世界無一法可得」。

菩提達摩聽完以後,高興地說:「你的修行見解,比前二位又深了一層,可算得到我的骨骼」。

最後輪到慧可的表示了,只見慧可站起來向菩提達摩行三拜禮,然後回位站著不動,亦不說話。菩提達摩看見慧可的這種表現以後,哈哈大笑說:「你已得到了我的神髓了!」他更接著說:「佛祖釋迦牟尼,早年以大法眼藏,付囑摩訶迦葉尊者,輾轉相傳,而至於我,我現在便將大法付囑於你,你好好的傳下去吧,不要使它斷絶!」

達摩祖師說完這一番話以後,便取出一件袈裟和一個鉢授予了慧可,並說:「這衣鉢是禪法傳授的信物,因為我恐怕後世以我為異域之人,而不相信你的師承,故現傳了這衣鉢,以作證驗,定為宗趣」。達摩繼續說:「當我歸西兩百年以後,衣鉢便須止而不傳。佛法將會十分興盛,不須用衣鉢做信物了,因為到了那時候,人們亦會依教奉行」。

菩提達摩的預見,就是後來的唐朝佛教,菩提達摩最後將一部楞伽經授予慧可,並說這是佛祖釋迦牟尼佛最重要的心法,以此法可以淨化世人,還說出一個偈語:「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他說出了自己從印度到中國的目的,現在將衣鉢傳授給慧可,亦可算大功告成,了卻他多年來的心願。

結語

菩提達摩傳奇的一生好像是冥冥中之安排,他從一位享盡人間富貴的王子,變成了一位清心寡慾的禪師;再由一位身為禪宗第二十八代傳人的行者,到了晚年不顧千山萬水來到中國建業(南京),因為與梁武帝不投緣,讓他有了這個殊勝的因緣去了嵩山少林寺,開創了禪門宗風,並自己覺得十分滿意的將禪宗心法傳授給了慧可。不但光耀著佛門,亦為少林拳術開創了別具一格的風範。並對後來的宋代理學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所以菩提達摩不僅是佛教的一位傑出教育家,同時也是豐富中國文化的思想家。每當我們看到今日佛教禪宗在全世界的流行,以及少林拳術名揚四海時,這無不讓我們,不得不想起了中國第一代禪宗泰斗 ── 菩提達摩,他雖然後來葉落歸根回到了印度,但他的精神,卻永遠留在人間。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