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愛,就這麼簡單
人們常常把人生比作一趟旅行。其實,現實的人生裡也確實會有一段段真實的旅行,只不過有的人偶爾為之,有的人一輩子都在路上。當然,有的人的旅行只是一種休閒,有的人會賦予其沉重的生命意義;有的人的旅行是孤獨的,包圍著一種憂傷,有的人則是跟著親朋好友一起看世界,充滿著快樂;還有危險驚悚的旅行,流浪式的旅行,畢業季旅行,文化尋根之旅,自然之旅……
最讓人憧憬或者羡慕的,莫過於兩個人的浪漫之旅,無論是熱戀間,還是蜜月裡。多年前讀過一篇曾經風靡一時的文章“邊走邊愛,就這麼簡單”。男主人公有這麼一段話記憶猶新:“認識27年,戀愛11年,結婚8年,自助旅行10年,23個國家,十幾萬張照片,幾十萬文字。從大學生到小編輯再到自由攝影師,唯有夢想始終綻放微小的光芒。愛情遲早褪去激情,唯有我們始終牽手旅行。”這應該是浪漫之旅的極致表現。
自己戀愛的時候,雖沒有這種宏大的篇章,但也常常和女友一起在周邊的市鎮穿梭,因為她也喜歡旅行。旅行有雙人式的,也有團夥式,無不充滿著歡愉。她那旅行時青春單純的笑顏,至今依舊會浮現腦海。結婚時,中國正好開放首批自費旅遊項目,目的地是新馬泰港澳。蜜月便鎖定了它。這是我倆的首次出境,給我們打開了世界的另一扇窗,讓我們得以有機會親歷以前從沒感知過的山水和文化。
兩個人的旅行終究變成了三個人的旅行。最特別的是暫居波士頓的短暫時光。那時,大手牽小手,曾俯視過查爾斯河的粼粼波光,為以假亂真的哈佛玻璃花驚嘆,在甘迺迪圖書館遠眺大西洋的蔚藍,以及昆西市場的熱鬧和塞繆爾·亞當斯墓的簡樸。大蘋果紐約,大西洋賭城,友愛之城費城,巴爾的摩內港,以及首都華盛頓,自然也是一個不能少。有意思的是,後來自駕游再訪時,居然都沒有了初訪時的內心激動和不停讚美。
客居多倫多後,自駕游成為了旅行的主旋律。這充分利用了北美輪胎生活的便利,也使得旅行變得更便利,更有趣,甚至使得說走就走的旅行成為一種常態。從“多倫多那些地兒”,到“多倫多往北一點點”,再到“安大略小鎮之戀”,乃至更廣闊的安大略山水天地,都是我們旅行的獵物。最精采的線路一定是帶著三歲的小女兒用車輪去丈量大西洋省份的別樣美麗:9.5天行駛約6400公里,最後一天從New Brunswick的廊橋開回多倫多,約1400多公里,開了12個小時多,中間僅兩次高速旁的加油兼休息。
每一次的旅行,太太都做了生活上的精心準備,涉及到衣食住的各個環節,以及孩子們的照顧。結夥出行時,她還時常要身兼總調度的角色。也感覺到,她和孩子們會格外的快樂。那種來自心底的快樂是根本掩飾不住的,也很純粹,因為旅行會讓人放空一切,無論是在都會,抑或鄉野。旅途中自然也避免不了磕磕碰碰,但讓全家結合得更緊密。自己也非常珍惜這些旅行,其原因就是曾在紐約五指湖遊記最後所說:人生也不就是長長的旅程嗎?人上上下下,車走走停停。我們知道自己從那裡來,卻不知道在哪兒下,也沒有親人陪你下。而這五指湖游,卻是那麼溫馨愉快,難得的每分每秒都在一起,從頭到尾都在一起。如此,人生夫復何求?
旅途歸來後不時自戀般翻看技術不太高明的留影,也是旅行樂趣的延伸。這真是要感謝數碼相機的發明者柯達,使得普通人的攝影變得簡單又低廉。說到這裡,一定會讓太太想起多年前的紐約州羅徹斯特之旅。柯達的衰落和所在的這座城市的蕭條一樣,令人不忍目睹,令人感嘆唏噓。這些留影在“旅行天下”裡和讀者慢慢分享,只是旅行的副產品。“喜歡這些美景和追尋美景的過程能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和寬度,給必然寂寞的人生暮年增加快樂的色彩”,這才是主旋律。
落筆至此,不禁想到“邊走邊愛,就這麼簡單”一文的讀者留言:帶著自己愛的人去旅行,目的地不重要,重要的是牽著愛人的手以及旅途兩個人經歷的點點滴滴,那都是旅行的意義跟愛情的表達。是的,也希望把愛留在更多的風景裡,把記憶印在相片裡。旅行越遠,記憶越多,愛就越久,無論風景是在世界的哪個角落。明天就是太太的生日,想輕輕耳語:執子之手,邊走邊愛,相看世界變老。就這麼簡單。
健步阿崗昆
盪舟法國河
加拿大最南端
愛德華王子島
麻省鱈魚角羊駝
紐約五指湖峽谷
泰國跳傘
魁北克老街
魁省大堡礁
芝加哥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華盛頓
邁阿密
安大略Gore Bay
世界最大淡水島Manitou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