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享遊覽埃及之樂
作者:馬文廣 ( 民生促進會)
二零一四年十月,內子與我乘郵輪到東地中海旅遊,其中兩個岸上旅遊點是埃及的首都開羅和著名海港亞歷山大。
我們隨團在開羅逗留了一整天,參觀了埃及古物博物館、開羅市中心、尼羅河畔、大金字塔(Great Pyramid of Cheops)和附近的兩個較小的金字塔、及獅身人面像(The Sphinx)。
埃及古物博物館的總面積頗大,共有107個展覽廳,展出的文物很多,最珍貴的要算是古代帝王的木乃伊、棺木、外椁、和一些陪葬物。可惜當天參觀人士太多,而館內絕大部分地方沒有空氣調節,保存文物方法落後,照明欠佳,且缺乏詳細說明,使我們不願久留。
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金字塔和遠近馳名的獅身人面像位於開羅市邊陲的半沙漠地帶,旅遊車可直達這兩個古跡附近的停車空地,由停車處步行到金字塔不用十分鐘。金字塔是由無數巨大立方體的石灰石塊(lime stone block)堆砌而成,四面階梯形的斜坡外面鋪上厚厚的黏土,批盪成平坦的斜面,但由於長期受風雨沙石的侵蝕,大部分的表層批盪已經脫落,暴露出巨大的石灰石塊,卻依然不減金字塔的雄偉。
與現時已發展的城市比較,開羅市中心不算繁榮,甚至有落伍之感。旅遊車所經之處,滿是四至六層高的殘舊樓房,道路狹窄骯髒。尼羅河畔是較繁盛的地方,馬路也較清潔寬闊,但橋底和一些流水不甚暢通的地方卻堆滿垃圾,破壞觀瞻兼影響衞生。
存於亞歷山大港的古跡較少,岸上旅行團只利用半天時間,在那兒參觀了三個較精采的名勝,包括亞歷山大博物館、地下公眾墳場、及龎比高柱(Pompey’s Pillar)。亞歷山大博物館面積不算大,展品卻珍貴,附有詳細說明,而且保存文物設備現代化,值得參觀。地下公眾墳場深入地底,共分三層,雖佔地不多,卻顯示出古埃及人善用空間和運送遺體的智慧及利用天然環境的建築技術。龎比高柱實是一個古代市政廳的遺址,佔地甚廣,因遺下一支較完整的高柱而命名。
總括來說,現存於埃及的古跡甚多,非數天時間可窺全豹。
後記
埃及除了北部的名勝外,值得遊覽的還有位於中南部尼羅河上游的洛蜀(Luxor)和亞斯旺(Aswan),是世界最古老文化遺蹟的所在地,希望於不久將來,能夠與內子攜手到該兩處暢遊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