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日最初的恩仇

東亞列國在過去幾千年裡此消彼長,形成了極其嚴重的多層多邊對立。如果沒有中國這個強大的巨人維持地域內的和平和秩序,很難想像今天的亞洲會以什麼樣的面貌出現在世人眼前。在過去的歷史中,至少在兩千年的時間裡,朝鮮民族和日本便在不斷摩擦、衝突乃至戰爭中互相對抗。這個漫長的過程或可以追述到朝鮮國家和文明初步形成的時候。有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聲稱,今天主宰日本半島的人民,其祖先是兩千四百多年以前朝鮮半島上的大米種植者,因開疆闢地來到日本列島,並驅走當時的土著。那麼,從心理上判斷,古代日本人很可能會把朝鮮看作是“故鄉”—一片有待重新被征服的土地。從現實的角度觀察,則日本文明及國家強權如欲擴張,必將朝鮮半島視為征服路途上的首要關卡。在後世的豐臣秀吉和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帝國主義分子眼中,這似乎是無比清晰的事實。

古代朝鮮文明與國家的生存及發展過程往往夾在中國和日本以及內部混戰的挑戰之間,如履薄冰。朝鮮人雖極力化用不同時期的中國文明要素,卻在除了極個別的時期裡、始終沒有被完全納入中國朝廷的直接管控。中國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文明,人類歷史上最早、最持久的民族國家政權,其製度之完善為現代文明之前發展所僅有。如此文明,朝鮮尚只觀摩學習,未嘗屈從,遑論地處大海之中的“荒蠻”之邦日本?不過,日本人卻不時對朝鮮報以覬覦之心。兩個文明或國家之家的仇視自很早時期就已見端倪。

傳說新羅國第十七代王即位的第三十六年,大約是四世紀末到五世紀初時,倭國即日本的國王派遣一名使節來新羅求質,告訴新羅王說:“吾主久聞大王神聖之德,使我來告百濟之罪於大王。願大王遣一王子入倭為質,兩國共修盟好,同伐百濟。”新羅王應允,乃派遣第三子美海入倭。其時美海十歲,哪知一去倭國三十年,為倭王扣押,不能返國。

三十年匆匆即過,第十八代訥祗王即位已有三載。這一年,北方高句麗國國主遣使來新羅,要求與新羅王的另一個弟弟寶海通婚。訥祗王出於國家戰略聯盟的考量,應允此婚事。沒想到高句麗王與倭王存了同一般心思,也將新羅王弟扣押不送還,一扣又是七年。到了訥祗王十年,訥祗王思念二弟,又痛恨兩國背約要挾,便召集群臣與國中的豪俠義士,欽賜御宴。

筵席間,眾人盡歡暢飲,快意方興,忽見訥祗王棄杯垂泣。眾皆驚訝,問其故,王哭訴道:“昔年我先王誠心愛民,乃遣愛子橫跨洶濤,滯留倭國,為求百姓安樂太平。愛子不復歸國,而先王駕崩,何其悲嘆!朕即位以來,鄰邦屢興戰事,生靈塗炭。朕念高句麗有意以結親議和,乃信其言,故遣親弟赴之。誰料麗人亦用詐謀賺我。朕雖處富貴,南面稱君,而無端陷二弟於敵國,今生不知何日复能相見,更不知何以謝先王之廟。眾人何不為朕謀之?”大臣們聽後,都說要成此事非智勇兩全之人不可,於是紛紛推薦金堤上。金堤上慨然道:“主憂臣辱,主辱臣死。”遂領命而去。

金堤上首先喬裝作高句麗人模樣,混入高句麗,得與寶海相見。二人約定從高城水口逃離。寶海於是數日不上朝,於一天夜裡與金堤上逃出。高句麗王聞之大怒,派數十名武士追殺。堪堪追上,誰想寶海在高句麗時善待左右,士兵都不忍心害之,於是各放空箭而回。寶海回到新羅,和國王包頭痛哭一場。訥祗王忽然想起遠在倭國的美海,便說譬如人有雙臂,今雖得回一臂,仍缺一臂。忠直的金堤上聽言,立刻啟程搭船去倭國。他的妻子趕到碼頭邊高喊要他回來,他卻在孤帆遠影中遙遙揮手作別。

堤上到達倭國,口稱新羅國王枉殺其父兄,他背負深仇大恨來投倭主。倭主深信不疑,為之婚配,封為臣子。堤上得以和離國多年的美海王子相遇。他與美海時常打漁捕獵,舉凡得到的新奇之物全部獻給倭主,這讓倭主對他倍加放心。一日,倭海中忽起大霧。堤上告訴美海這是一次絕好的逃跑機會。美海要堤上同行,堤上卻說要留下來為美海阻擋追兵,爭取時間,即便身死,也對得起國王的信任。美海洒淚而別,堤上潛入美海的房內。翌日,倭國僕人詢問美海消息,堤上在房內說昨日打獵晚歸,尚自寢臥。左右只好等待,至天暮時分,仍不見其起床,於是都心生疑慮。再次叩門詢問,堤上卻說美海早已走脫了。

倭主大怒,囚禁堤上,派人追趕美海,卻無功而返。倭主於是令人剝去堤上腳下的皮,讓他站在彷彿荊棘的雜草上,繼而又讓他踩到燒熱的鐵板上,以如此酷刑逼迫他承認自己是倭國臣子,如此便不殺。怎奈堤上以寧受雞林(新羅)之刑罰,不受倭國之爵祿斷然拒絕。倭主便將他活活燒殺。

堤上的死換來了美海王子的平安歸國。歸國後的美海受到訥祗王親切的招待,但不知堤上在新羅朝廷那裡得到了怎樣的補償。不過,新羅的百姓從沒有忘記過這位英雄人物。他們將他比作勇救劉邦於大難而誓死不降項羽的周苛。當堤上的夫人追趕他到碼頭邊,呼喚他回來而不成,夫人臥倒在地大聲號哭的那片沙灘,被人們稱為“長沙”。在夫人登高遠眺倭國痛苦的一座山嶺上,又修建起紀念這對為國犧牲的夫婦的祠堂。堤上悲壯故事的身後隱隱藏著新羅國人,也即後來同一朝鮮的那個政權和它的人民對日本深切而久遠的仇恨。在故事裡,遠隔重濤的倭國是一個狡詐無信、極富陰謀的國度。倭主以殘暴的手段扣押新羅王子、迫害新羅義士的片段似乎更加凸顯出古代朝鮮人對這個遠鄰的畏懼、鄙夷及抗爭。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