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會記趣

今天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剛舉行了兩場學生音樂會,都在非常公開的場地表演,對很多同學是大挑戰。兩次的表演都讓我高興,也讓我享受到很重的老師滿足感。

 

這次的演出有不少的新同學參加,這麼公開的表演場地對他們來説,肯定是新嘗試。有一些同學甚至是第一次的鋼琴表演。演出效果,就聽一些願意停下腳步,不去shopping而駐足欣賞的觀眾反應。

 

“這個同學幾歲?這個同學學了幾年?”這些問題都是一種讚賞和肯,也含著讚賞的意思。作為他們的老師,當然感到開心。上課時,和同學的鬥爭就變得微不足道。不合作的同學給我帶來的壓力和辛勞也變為值得了。

 

我覺得教鋼琴是一種藝術,因為我們的對象是小朋友。一種不可猜測和不容易捉摸的群體。老師需要因循著每一個同學的性格和思路去教學。他們就會聽得進去,會感覺舒服。

 

但是,我們也不可以完全順應著同學。特別是對著一些喜歡安逸和懶惰一族。老師絕對不可以讓他們牽著鼻子走。

 

這種軟硬兼顧的教學手段,要拿捏到位。既不可以讓同學感覺煩燥,感覺不是味兒,失去學習的推動力。也不可以讓他們容易得逞,學習成效會是極為低迷,甚至於零。

 

在渥烈治商場,有一位外國籍觀衆跟我説:“您的學生彈奏得那麼好,不應該選擇在商場內表演。” 意味著學生的格局被降低了。我說:“重點是學生可以和大衆分享好音樂。在公開地方表演就是一個很好的訓練,學生需要注意和照顧到多方面的表演元素,也幫助他們減少舞台恐懼。”

 

這位外國朋友續説:“我有一個朋友是非常高水準的,他絶對不會在這些地方表演。” (可真是説話不繞人)。我祗可以和他解釋:“我們不可以逗留在舊思想了,總不可以掛著古典音樂是高不可攀。我希望同學和大家分享音樂之餘,也讓羣眾一起懂 得欣賞音樂。也謝謝您的意見分享。” 這位有心人便靜悄悄地離開。

 

郎朗的演藝事業,古典和現代兼並。他的轉型,不是受到大衆樂迷的支持?他竭力將古典音樂普及化,全力推動這個意念,也是中外人士所讚揚的。

 

在我來説,再加上一個直接的意義。學生用功了,樂曲演奏水準很好,當然要show-off (表現出來)。

 

這次音樂會,還加添一首母子鋼琴二重奏,是答謝媽媽無論是課堂或是家中練習,也是陪伴在側。這位媽媽是完全沒有彈過鋼琴的。

 

媽媽很用功,將整首樂曲背下來,第一次就是在那麼公開的地方表演。最重要的是,平常和孩子一起練習,不就是最好的親子活動?她時常説,練得很開心,兩個人合作很好玩。

 

同學們,彈好一首演奏曲目,也是給爸媽最大的禮物啊。

 

 

(張珮珊是皇家音樂學院鋼琴考試官。任何問題, 歡迎電郵jcmusic@shaw.ca 或瀏覽www.jcmusicpiano.com,或關注微信:jc0728)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