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歷史對時局的啓發
作者:馮志強
香港時局世界矚目。路透社9月2日公佈了林鄭特首的一席閉門講話的錄音,達24分鐘。據説這是她上星期同一組工商界人士的談話,全程英語發言。
她用英语说:“一旦问题升级到国家层面,达到某种主权和安全层级,根据宪法要为两位主人服务的香港特首,也就是同时为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人服务,这种情况下,特首能在政治上回旋的空间是非常、非常有限的。”她说,”如果我可以选择的话,那么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辞职,深深的道歉就是下台,所以我请求你们原谅。”
她還說到:“如今我极难出门。我没有上过街,没有去过购物中心,不能去发廊,什么也不能做,因为我的行踪会在社交媒体上、在Telegram和LIHKG上传播出去,你可以预料会有一大群穿着黑衫、戴着黑面罩的年轻人在等着我。”
這裡的語境讓我回憶起三十年前的兩幕歷史場景:
其一:1989年5月16日晚間,趙紫陽向來訪的戈爾巴喬夫說, 十三屆一中全會決定,在最重要的問題上,仍然需要鄧小平同志掌舵。對照人民大會堂外的天安門廣場上的學生集會示威已達數月,詞外之意已經不言而喻了。時局的回應就是:“这种情况下,特首能在政治上回旋的空间是非常、非常有限的。”香港政局只有北大人説算。
其二:1989年5月19日淩晨,趙紫陽由溫家寳陪同,來到天安門廣場,走進絕食的同學們中間。時至今日,還流傳著趙紫陽以下幾段話語:
“同學們,我們來得太晚了。對不起同學們了。你們說我們、批評我們,都是應該的。我這次來不是請你們原諒。我想說的是,現在同學們身體已經非常虛弱,絕食已經到了第7天,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你們還年輕,來日方長,你們應該健康地活著,看到我們中國實現四化的那一天。你們不像我們,我們已經老了,無所謂了。總之,我就是這麼一個心意。如果你們停止絕食,政府不會因此把對話的門關起來,絕不會!
“大家都這麼一股勁,年輕人麼,我們都是從年輕人過來的,我們也遊過行,臥過軌,當時根本不想以後怎麼樣。最後,我再次懇請同學們冷靜地想一想今後的事。有很多事情總是可以解決的。希望你們早些結束絕食,謝謝同學們。”
這裡的時局回應就是:林鄭特首不要躲避,走過來,同年輕人對話。已有五條花樣青春的年輕生命犧牲在追求和平自由的祭臺上。林鄭特首應該思考自己的政治定位和如何展現自己的政治人格。她可以追循李鵬的腳蹤,也可以仰望趙紫陽的光彩。這是歷史啓發之一。
想當年,有那些學生領袖,數説王丹,烏爾開西,柴玲,楊建利,方正;“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且看今日之香港, 黃之鋒,周庭,陳浩天; 他們的身影活躍在社會運動中,年輕,青春,陽光,而且富有獻身精神。他們的生命就是如此光耀奪目。這一群他們同三十年前的那一群他們相比,今天的他們正在經歷他們的昨天。
作者有朋友在香港定居。他送來一段環境描述。抄錄如下:每天晚上准十點到十點半。此起彼落,後生仔女的聲音,口號,呐喊。對著大海,每一棟每一層都有。此起彼落,那是學生,有大學生,中學生,甚至小學生的喊聲。從馬路上,地鐵站帶回家。這是些青年,少年,將來的主宰!對著茫茫大海,對著黑夜,這樣的喊,這樣的嘶啞的吼!
我朋友錄下了四處的喊吼聲,送給我聼。我問他:他們們喊些什麼?答:“香港人!”“香港人加油!”“兄弟上山,加油!”時局對歷史的回應就是:“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耳熟能詳的教誨!歷史啓發之二。
回觀身邊周圍事,文化革命的劣跡,群衆斗群衆狼煙四起。華人社區真的放不下一張安靜的餐桌。理性的表達已經被湮沒。魯莽的謾駡,無知的狂言,發揮得理直氣壯。可笑的說法之一: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讓香港如一漁村,轉身飛煌騰達,繁榮起來。
一經挑逗,移民初心頓時迷失。是歷史的誤會嗎?切記移民不比紅軍長征,不是宣言書,不是宣傳隊,不是播種機;不遠萬里來到加拿大,移民初心是為孩子為自己,把日子過得好些,舒服些。移民不是來喊口號,舞紅旗。加拿大氣候本身寒冬長,就不要再攪得更加週天寒徹。時局對歷史的回應是:請不要忘了移民初心,正勁八般過日子,過得好些,讓孩子的生活更加愉快。歷史啓發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