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魔障整死布雷季陶
龐林專欄
在民初,陳布雷人格特質屬於舊時代人物,思想愚忠信仰孫文,一開始就錯了。最可恨的是,孫文聯蘇前就已知道共黨不適合中國,其[孫文越飛宣言]第一條就寫著:【孫逸仙博士以為,共產組織甚至蘇維埃制度,事實上均不能引用於中國,因中國並無可使此項共產主義或蘇維埃制度可以成功之情形存在之故。此項見解,越飛君完全同意…】當時孫文需要造反資金,以賣國條款交換金援,付出條件是第4條:【…孫博士因此以為,俄國軍隊不必立時由外蒙撤退,緣為中國實際利害與必要計。】由於孫文簽字[俄國軍隊不必立時由外蒙撤退],蔣介石執政後,無法顛覆。來到1945年2月雅爾達協定,其中[蘇在華權益]第1條:【外蒙[現狀]應予保持。】【為什麼會有此[現狀]?1923是孫文同意俄軍駐庫,然後俄勢力進庫,推翻王公,組附庸蘇維埃黨,建立蒙古共和國造成[現狀],這是1946失蒙惟一原因。孫1923聯蘇,造成失蒙,馮玉祥也有責任,1926年8月18日馮與俄簽密約,當時承認外蒙共和國,用以求援,解西安之圍;但此部份未見原文公開,還不算確定。】早先,越飛1922年8月談判,北洋外長顧維鈞拒俄軍駐蒙;吳佩孚雖向段叛亂,也拒俄軍駐蒙(1922 08 19越飛曾致吳佩孚密函.李大釗也曾擔任說客)。1923至1976國共鬥北洋、國共惡鬥冤魂多少?蘇聯扶植蔣介石、馮玉祥南北兩團隊;馮玉祥因此有實力政變、驅逐溥儀離開紫禁城,蔣搶先清共,南京定都,馮不甘心,聯合閻李發動中原戰爭,被蔣取勝,主政大陸22年。期間6次圍剿、918、77、農協鬥富農、國共內戰、長春絕糧圍城、反右鬥爭、大躍進餓殍數千萬、文革鬥爭破壞文物;【全部冤魂逾億,都是孫文引進蘇共把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綁在一起,製造矛盾糾纏後遺症。】
布雷與季陶都反共
蔣總統約是下午二時離開南京城北湖南路508號喪宅後,戴季陶趕過來向忠誠老友致敬,布雷靜靜地臥在床上。夫人王允默搭上海專機趕過來,孝女璉陪伴著;蔣君章(來台.政大教授)、陶永標負責接待前來悼念賓客。《陳佈雷傳》寫著:【戴季陶在布雷靈前號啕大哭:「啊!布雷兄啊,你怎麼就走了呢!我跟你去,我跟你去啊!啊!人生總有一死,我的心已死了,讓我跟你去吧!」後來季陶確實做到了(1949 02 11)。
當年蔣在裁決是否槍決落網的共黨總書記瞿秋白,考慮兩個月(4月10日落網),猶豫不決。戴說:瞿秋白赤化了千萬青年,這樣的人不殺,殺誰?蔣發密令給龍溪綏署蔣鼎文,駐長汀宋希濂36師執行,命令就地槍決瞿秋白(1935年6月18日),照相呈驗。
1920年,陳獨秀到上海組建上海共黨小組時,戴將自己租的住樓讓給獨秀全家住。1920年5月,戴也參加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曾負責起草《中國共產黨黨綱》工作。在看到其中一條死律寫著:「共產黨員不做資產階級政府的官吏,不加入資產階級的政治團體。…」戴內心開始掙扎,很痛苦;這才明白,共黨與他原來設想,完全脫節。戴雖曾為中共創建做工作,但之後不再參加中共任何活動。戴這時知道,共黨不會衷心與現在要走資本主義的國黨合作,只會認真走一條自己掌握的奪權道路。這個顛覆資本主義之革命,將會在華人社會道德、良知糾纏,還會製造錯亂。之後戴是國黨右派,認為應該要把中共驅離國黨,不能養虎貽患,戴比蔣還更反共。
抗戰結束,戴季陶就預估國府命運將是悲劇,親朋好友在慶賀抗戰勝利時,戴就說:有什麼值得祝賀的?哭還在後面…戴以為共黨的勢力發展壯大,終會取國黨代之,對蔣說:「今倭寇降,而共匪熾,與清朝撚匪當年局勢無殊,故戰後艱難將十倍於戰時,不可掉以輕心。」戴反對國共談判,對蔣明說:「絕不可視共黨為合法之團體,匪首不能為正當之人物,不能取其言論為正當之道理。」戴季陶與陳布雷都對於國府有深摯期盼,不認同共黨之正當性,後來都是感傷於國黨之敗局,失望後自己尋死。
布雷1921年擔任上海《商報》主編。直皖戰爭後,人民批評軍閥,雷所寫的時事評論,有些與中共主張相符,曾被中共辦的《嚮導》週刊轉載。進入南京政府後,協助宣傳蔣介石要的儒化三民主義思想,明顯是為蔣服務,以蔣的主張撰寫過文宣,企圖把蔣打扮成孫文的黨務繼承人。雷當然瞭解政治運作的靈巧性,難免夾帶黨性蠻橫;尤其政治鬥爭,不可能紳士風度,而運作過程,捨我其誰有時無法明確說明,無法勸阻對手,因此必然常見黑暗勾當,也因此,雷不要兒子從政。戰後對於國府,以為可以塑造為新中國政府,但一切被共黨解釋後,都呈現負面。
(增註):1.戴季陶與日本情婦津淵美智子所生兒子–蔣緯國。依野史說法,津淵亦曾與蔣介石有肌膚之親。2.緯國一任夫人不明不白死去,1957緯國與邱愛倫結婚,特意前往東京舉行婚禮,主婚人是緯國生母–津淵美智子。1967年,緯國接生母定居台中豐原,美智子1977年離世。3.台中大坑橫坑葬的是緯國養母–姚夫人。4.野史說法,戴季陶自裁還有它因。
你的國家並不美麗
有些人穿著國黨高官軍服,拿著黨證,口稱:「效忠黨國」,卻背叛得很自然,他們的內心世界,希望中國強大,但認為只有共黨能帶領完成這份理想,只是其中很多後來都後悔了,心中怨望不能有對向細訴!這是國共合作的魔障。國民黨陸軍中將謝世南(士炎)被谷正文審訊過程,是當時忠貞共產黨典型,蔣認為大叛徒該殺,謝在死前留下熱愛共黨情操,說的話具代表性,我們列載這段史。
谷正文說:我不是一個輕易以貌取人的人,可是,當我第一眼瞥見謝世南的時候,我的確被他那從容凜然的儀表鎮懾住了。谷問:『你怕死嗎?』謝:『不!我認為你是國民黨少見具有情報天賦的人,因此,我相信,依你的工作敏感,一定明白我們共產黨的工作人員已經深入滲透在國府國軍各個階層,這就是我覺得死亡並不遺憾的原因。這樣說吧,死了一個謝世南,還會有更多的謝世南,那死去的謝世南無法完成的任務,活著的謝世南會完成。』谷問:『你是一名國軍中將,為什麼甘願參加共產黨?』謝:『那麼,你為什麼不加入共產黨貢獻你的力量?』谷:『…你先回答我的問題。』謝:【…黨的名稱並不重要,它們只有好壞的分別,我在國民黨部隊很多年,經歷過許多階層,所以我有資格批評他沒有前途。至於共產黨,我至少欣賞它的活力、熱情、組織與建設新國家的理想,因此,我選擇我欣賞的黨。而且,我認為國民黨是妨礙共產黨早日建設新中國的最大阻力,所以,我用國軍中將作戰處長的身分,幫助共產黨消滅國民黨。】谷:『你故意隱去共產黨卑劣的部分了,你認為一個處心積慮謀害自己同志的政黨真的能夠在這塊土地上建立起一個理想的新國家?』謝:『除非你在共產黨待過,否則,我會認為你只是對敵人的惡意批評。』谷:『沒錯,抗戰,我在共產黨山東縱隊待了三年多。』我向他提起自己被共產黨出賣、謀殺的經驗。謝卻辯駁:『在紛亂的時代,有些不道德手段應該被原諒。』谷:『誰能斷言共產黨在取得政權後,不會再迫害同志?也許你憧憬的新國家並不美麗。』對話至此,我才終於真正取得上風…。謝雖供出傳遞孫連仲部隊調度動態,但未出賣同志,拒絕供出同夥,「忠厚」節操在南京雨花台為共黨革命奉獻生命,同案偵破落網的屬李克農之「李政宣地下電台案」,李政宣、余心清中將(後獲釋.1966 09 04文革時自殺)、丁行等十餘人都下獄;其中陳璉、袁永熙,由蔣下令釋放。
(增註):(1).本節見谷正文著「國共地下鬥爭紀實」改寫。(2).陸軍中將謝世南中共地下電台1947年9月偵破時,也查獲在胡宗南西北綏靖公署處通訊科科長戴仲蓉涉嫌地下組織。(3).1948年8月4日,長孫陳師孟生於美國馬里蘭州,布雷未及見面,代取名–斯孟。斯孟1歲來台,生父陳遲是布雷長子。陳遲是依父命讀農學院,康奈爾大學農業科學博士。師孟血統祖母是布雷一任妻–楊品仙(別名宏農)。璉生母是品仙,兒子陳必大隨母姓,居美,是師孟表兄弟。
共產有工農業矛盾
1917年2月革命,托洛茨基和布哈林先後回國。10月俄國二次革命,推翻克倫斯基民主政府,由於列寧要退出協約國,與德談和,境內儲存許多協約國戰爭物資,蘇維埃新政權隨即遭到協約國武裝干涉。14國出兵俄境,直到波蘇戰爭結束才退兵,列寧即用世界革命報復。1919年3月2日第三國際成立,世界革命重點是要推翻實施資本主義政府。這個過程,擺出的矛盾是人類喜歡物質生活提升,而這得靠工業革命及世界貿易,但這些都與共產主義相斥。資本主義獲利性使資方願意投資,重視生產效慮,這是共產較難達到的。工業革命講究競爭力,每年效率在升級,當工人和農民收入有落差後,共產主義的相對資本主義執領風騷,膚淺、劣勢隨即顯露出來。
【革命時可以容忍意見分歧,但開始建設,共產與資本主義許多是矛盾對立的,原因是農、工立足點進化不同,舉例,蘇聯地方大,有些能源生產、工廠製造講究效率適合資本主義的地區,並不適合共產主義,例如高加索地區、各工業城。1923–1927年之間,蘇聯出現幾次工業產品的供應荒,使工、農業都受到打擊,開始激化城鄉、農工矛盾。在收購糧食時,布哈林說,糧食收購危機是因為降低糧食收購價,其實這不是主要的因素。農民之不願意出售糧食,是因為他們出售糧食後,所得卻買不到所需要的工業品。從事工業與務農為業之所得利益之起伏是自然經濟,政府干預是吃力不討好。
1927年,發生造成史達林與布哈林反目的糧食收購危機。1928年,布哈林對國家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持不同看法。布哈林堅持蘇聯應以發展農業為主,建設成一個農業國,發揮蘇聯的國際經濟比較優勢,大量出口農產品;他反對史達林的國家高速工業化與農業集體化的主張。
革命理想面臨新局面,對決時刻到了。真正的問題是制度,只有資本主義清楚需要流暢自由市場,政府減少干預,才能避開這種既要推動共產,又無法公平操作市場價錢的流弊。】這個例子可以延伸說明,資本主義的貿易效果會使特定地點享受物價低廉效果,因為21世紀,資訊廣泛自由普遍,物價已經沒有辦法用封閉資訊控調,連帶也使共產相對比較變成死板,無法突破勝過利潤取決的自由競爭。而共產制度會使利益分配,存在不公平的分配口實,而工、農所占人口比例極高,自然會形成對立,而因為政府監督、干預,更會造成人民反對政府,必須用高壓、專制統治,也因此,實質的全面共產主義政府,無法與較優勢的資本主義國家政策比較。悲慘的宿命對決開始了,占位的既得權力利益者,必須守共產之道,改革派必須反其道,至少蘇修。所謂蘇修,概括歸納就是走資,從托洛斯基起就有共產民主方式管理工廠,誰敢公開支持?就開始鬥爭誰!而且不能批評歷史先行者錯誤。原來這就是魔障,國共至今都無法解釋的緊箍咒,當時誰敢批評,誰就是被鬥倒的對象,誰是原罪呢?為什麼中國2005年才進入民生富裕?若是蔣政府,1970年就能達到,誰耽誤的呢?
我們來看看山東建築大學教授鄧相超年初在網路發佈的說法:【如果他(指毛)45年死,中國少戰死600萬;58年死,少餓死3000萬;66年死,少鬥死2000萬;直到76年死,我們才終於有飯吃。】
兩岸參考美模式統
1860年11月,美國共和黨林肯得到180張選舉人票,當選第16任總統,1861年3月4日就職。第17任總統選舉,1864年6月,林肯是以一個新政黨[國家聯合黨] (the National Union Party.可譯國家統一黨)登記競選連任,目的是過渡南北統一。林肯原有共和黨身份,競選夥伴副總統原是民主黨南卡人安德魯約翰遜,屬於南方。為了號召統一,林肯這組是用《國家聯合黨》登記競選;得到212張選舉人票,1865年3月4日就職;4月9日,南北戰爭結束;4月15日,林肯遇刺;安德魯約翰遜接位,任期1865年4月15日至1869年3月4日。《國家聯合黨》是美國第六個執政黨。
綜合說,【1865年4月9日,南北戰爭結束。4月15日至1869年3月4日,美國是用《國家聯合黨》過渡統一,國家領導人是南方人。若中國兩岸比照美國過渡統一,則應該是:1.執政黨名稱是《國家聯合黨》;2.國家領導人是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