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王桂珍访谈(2)

安娜:您觉得赤脚医生对农村有什么影响?
   王桂珍:对于农村这是很重要,因为赤脚医生就是可以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而一般的医院医生是做不到的。我们把卫生知识普及到乡下,教群众掌握,很多流行病都是可以得到极早的防治,早发现早治疗。比如夏天病菌多,我们教老百姓多洗手,家用毛巾要隔离用,不要混用。发病高峰期间,用菊花,金银花,决明子等烧水给村民喝,既有预防作用,也有清热解毒的功能。我们那时候主要用草药,当然原因是西药比较少,比较贵,但用草药这个方法还是比较好的。那时农村没有抗生素,在农村只有用土办法。
   安娜:后来听说您做了卫生部的领导,您做了多久?
   王桂珍:只做了四个月就回来了。那是1969年9月14日,毛主席在写我的故事那篇《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疗教育的革命方向》的文章上做了批示,表扬了我们赤脚医生,报导之后,很多人来我们这里参观学习,就出名了。“赤脚医生”就是从我们这里开始叫的。

1969年9月,我接到通知,到北京去参加新中国成立20周年的大庆。此前我连上海市也很少去。到北京后,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后来,我又见过他五、六次。第一次在国庆观礼上,我跟他的距离就象我现在跟你的距离一样。后来都是在很多会议上见的,那时候,开会的时候,脑子里总是想着要怎么好好地跟毛主席握手,心里非常激动,但当时的纪律是不许随便握手的,就象你们也不能随便跟总统握手一样。我1969年9月到北京的时候,是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的。我从赤脚医生调到中央卫生部做党组成员是中央第49号文件。

(王桂珍指着墙上所挂的她与中央领导人的照片,并一一介绍。)

我1976年还见过你们的总统尼克松,那是他第二次访问中国。

到北京后,不习惯,北京气候不好,太干。我以前虽然干过江镇公社党委副书记、川沙县卫生局党委核心小组副组长,但从来不去办公室,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村里当赤脚医生,给农民看病。到北京后,不下田了,也觉得不习惯。我在卫生部还有一个不习惯,就是吃饭困难,没有钱。我虽然有三个职务:卫生部党组成员、川沙县卫生局党组副组长、江镇公社党委副书记,却从来没有拿过一分钱的工资,还是由大队记工分。 一个工分7分钱,一年三千左右的工分,一年的收入也就二百块,要养一家人。我在卫生部一天只补贴5毛钱,我只能拣最便宜的菜吃,像菠菜、豆腐,中午吃两个窝窝头。即便如此,也不够,开会喝茶也要交钱,有时家里寄点儿钱也不够,尴尬极了。乡亲们觉得我在北京很风光,可我是北京最穷的副部长级干部,肉都吃不起。

安娜:听说电影《春苗》就是以您为原型拍的?
   王桂珍:他们拍之前,电影制片厂是找过我,他们先选了一个女演员,和我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很长一段时间,同吃同住,体验生活。后来因为她戴眼镜,就把她换成了李秀明,那个时候,哪有戴眼镜的赤脚医生?李秀明演得蛮像的,人很好,现在还和我有联系,她在做生意。

《春苗》上映后,其实也给我带来一些麻烦,每天要接待全国各地来的领导和参观学习团。有时候,我正在水田里劳动,就有人来喊我去见某个参观团;正在接待某地参观团和领导的时候,就有人来喊我去给农民看病。一天到晚的忙,休息不好,快累病了。

安娜:请问您今年多大了?您还在看病吗?
   王:我今年71岁了,老了。现在基本上不给人看病了。
   安娜:您要多保重身体!对于赤脚医生的那段历史,您就是一个活档案。另外,我跟您的这次谈话能否用在我的学术研究文章或出版书籍中?
   王:嗯,可以。我们两个交个朋友,我以前是不接见外面人采访的,要来见我的人,我一般都推掉了。上次北京医科大学校长带了八个人来找我,要求采访,要不是他们带了上海卫生局局长的条子,我也不会见。一般来找我的,我家人都会说我不在家。今天要不是她(带我们去她家的朋友)带你们来,我也不会接待你们,她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她妈妈是我在做赤脚医生时候的采药工,就是因为这层关系,我们才会见面。

 

(结束)

 

访谈时间:2014年6月7日下午

访谈地点:上海浦东川沙江镇大沟村王宅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