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加拿大華社十大新聞回顧
1.黃素梅設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議案二讀通過
每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安省議員黃素梅提出的第79號法案,即將每年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的私人動議,12月8日在安省議會獲得議會中三黨口頭投票一致贊成而通過二讀。這一法案,將進入司法政策常任委員會進一步審議。如果通過,安大略省每年的12月13日將設立爲南京大屠殺紀念日,這也將是北美和歐洲第一個紀念南京大屠殺的法案。
黃素梅表示,她在今年提出這一法案特別重要,因為2017年,將是南京大屠殺80週年,但是在安大略省,大多數人,包括我們亞裔的年輕後裔,對這段歷史並不熟悉。黃素梅在議會發言中說:“安大略是包容社會的領先地區,但如果沒有安省民衆回顧那段歷史的機會,就不可能實現社會包容。通過教育、紀念活動,加強對這一歷史事件的認知,將打開進一步討論和深入理解的大門,確保這樣的歷史不再重犯。著名的獲獎記者和人權人士Erna Paris指出,‘在安省的日曆上確立一個紀念南京大屠殺的日子,將爲這個鮮爲人知的歷史事件帶來它應有的關注,因此也符合所有安省人民的利益’。我希望安省議會能夠跟隨聯邦政府的做法,追憶受南京大屠殺影響的受難者及他們的家庭,爲人權而戰。”“通過舉辦紀念活動,以及像二戰史實維護會這樣組織的努力,二次大戰期間發生在亞洲國家的暴行將不會被忘記,那些受難者和親屬們的聲音,將不會消失。最重要的是,安省民衆將有機會對這一慘絕人寰的反人類罪行進行反思和教育,從而令歷史不再重複這樣的悲劇。”
2.華商私宴杜魯多被曝光引各方關注
據本地媒體公開披露,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在上台以來的一年中出席過三次華裔商界家裡舉辦的私人籌款晚宴,其中的兩次被英文《環球郵報》所報導披露。多倫多的加拿大中華商會主席王標(Benson Wong)5月19日在自己家裡為自由黨舉辦私人籌款的晚宴,應邀出席的有總理杜魯多和30多名億萬富商,包括加拿大第一財富銀行創辦人咸生林、中國文化產業協會會長張斌等。張斌和另一名商人幾週後即向杜魯多基金會和蒙特利爾大學法律系捐款100萬元。後來又另有消息稱,有組織者向華人兜售入場券,要價4500加元和5000加元,遠遠超過了加拿大聯邦法律規定的1525加元的政治捐款上限;溫哥華的加拿大華人社團聯席會榮譽主席、來自溫州的富商潘妙飛(Miaofei Pan),11月7日在前聯邦自由黨內閣成員陳卓愉安排下,在他的豪宅宴請了杜魯多和大約80個客人,參加的華人富商需付1,500元購買門票,並可以跟杜魯多合照。潘妙飛稱,他向杜魯多建議加拿大政府降低中國富商移民加拿大的門檻。他指自己有許多非常富有的朋友想來加拿大居住,但是前聯邦保守黨政府對投資移民設置許多限制,導致中國富商難以前來,令加國也不能完全享受到中國投資帶來的好處。
有關消息曝光後引來聯邦反對黨的質疑及譴責,懷疑杜魯多參與的這類私人籌款會,讓商人有機會與自由黨政府部長觥籌交錯,進而換取重大撥款和項目決策,違反了他自己制訂的行為規範。保守黨更提出動議,授權道德專員辦公室打擊這類活動;自由黨則在一封致所有內閣部長和國會秘書的信中說,該黨嚴格排除與政府有直接生意往來的人士出席籌款會。有評論認為,華人按照遊戲規則參與加拿大政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3.詐騙捲款逃加華商被追上加國法庭
加拿大曾一直被視為中國貪官和經濟犯罪分子逍遙法外的“避罪天堂”,但在加拿大獨立的司法制度及中加兩國日益加強的打擊犯罪合作之下,犯罪分子在這裡的日子也並不好過。中國雲南一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老闆張京興 (Jingxing Zhang) 在2013和2014年以投資及還債為由,向兩名商人借貸1000萬元人民幣後將錢轉移至加拿大,並隨後舉家遷往加拿大溫哥華購入房產。在找不到張京興追討欠債情況下,兩商人吳偉明與楊克飛於2015年5月在昆明市法院向張京興提起民事訴訟並勝訴,張京興被法院判決需向吳偉明償還連本帶利8,891,836元人民幣,向楊勀飛償還連本帶利5,520,898.63元人民幣,張京興與家人要連本帶利歸還超過人民幣1440萬元。兩原告之後通過律師在溫哥華打越洋官司,2016年12月6日上訴至卑詩最高法院,希望加國法院能執行中國法院的判決。卑詩最高法院經審理後,12月8日頒令凍結張京興與本案共同被告、他的老婆兒子、兒媳等四人名下的400萬加元的資產,超過的資產部分才可算在凍結範圍外,並對其名下房產限制交易。而此前,河北石家莊一對夫婦從中國中信銀行貸款5000萬人民幣後也玩起“失蹤”,全家避走溫哥華並買了4間百萬大宅,最終被中信銀行通過私家偵探找上門並在溫哥華法院進行起訴,被法院下令凍結其在卑詩全部資產。相關案件,已引起本地主流媒介及華人社區的高度關注。
4.陳國治控告《環球郵報》和康尼誹謗
華裔安省議員、安省國際貿易廳長陳國治12月18日再度入稟控告《環球郵報》誹謗,要求賠償150萬元。陳國治早在8月份曾入稟法院要求《環球郵報》賠償450萬元,該宗官司至今仍未解決,這次陳國治是加碼告《環球郵報》。
這個引起主流和華人社區諸多爭議的訴訟,源於英文《環球郵報》6月16日、17日連續在頭版刊登針對時任安省移民公民兼國際貿易廳長陳國治的文章,指其因與中國政府關係密切而受到加國情報機構的調查。陳國治表示,許多事放到中國或者華人身上就成了大事,各級政府官員中不乏與原居國政府關係密切之人,從來不會有麻煩上身。並在8月入稟安省法院要求《環球郵報》賠償450萬元。《環球郵報》在抗辯狀中表示,他們以對讀者及社會負責的態度,對此事做了認真調查,如實報導了調查結果,沒有誹謗問題;9月7日,陳國治的律師再次入稟安省法院狀告《環球郵報》,但該報並未作出回應。陳國治12月18日的再度入稟,是針對《環球郵報》6月9日發表題為“安省廳長為中國辯護”的一篇報導,提到“作為省移民及國際貿易廳長的陳國治,在一份中文報紙發表專欄文章為中國辯護”,並引用了前移民部長康尼的話說,曾見陳國治在一個華人社區聚會致詞完畢前高舉緊握的拳頭說了一番話,康尼稱有人向他翻譯那句話是“祖國萬歲”,康尼表示∶“我不認為他指的是加拿大。”陳國治認為該篇文章帶有誹謗性,曾要求康尼撤回言論,否則採取法律行動,但康尼拒絶道歉。《環球郵報》在7月8日又刊出另一篇文章,題為“陳要求康尼道歉”,文章引用了康尼發表的一份聲明,聲明提及自己有發表意見的權利,並指出民主國家的民選公職人員應通過公開的辯論,表達不同意見,而不是向批評者提出法律威嚇。對這次要求150萬元賠償,陳國治表示是因為自己及家人受到了真實和永久性的傷害,要求法院作出公平判決,獲得的所有賠償將會捐給慈善機構。
5.1200移民捲入加國史上最大造假案
溫哥華的華裔無照移民顧問王迅為1200餘人偽造假出入境記錄,非法獲利數千萬元,10月23日被BC省法庭重判入獄7年、罰款917萬加元。另外,他因漏報及逃稅被分別判罰90多萬加元。法官宣讀判詞時先後兩次形容本案案情嚴重,指被告經過精密部署,透過繁複程序為顧客偽造護照、工作證明等文件。法官指責被告“貪婪”,一心只想賺錢,令本國的移民體制受到損害,影響公眾對制度的信心。法官又指被告犯案時間長,甚至在法庭頒佈搜查令後仍然繼續犯案,又在保釋期間違反條件,因此決定重判。而受僱於王迅的7名員工,也因為涉移民造假及詐騙等罪名被檢控,其中兩人不知去向,法官已發出通緝令。涉案的1200餘人,因為在申請移民過程中作假正在接受邊境局的調查,有320人已進入遣返程序,其中200人面臨被褫奪公民資格,另120人或喪失永久居民身份。加拿大邊境服務局透露,另外有500宗個案仍在被調查中。
法庭文件指出,在2006年至2014年期間,王迅在溫哥華開設兩家無牌移民顧問公司,為出境時間過長的移民造假,以便他們能夠保留永久居民身份或申請入籍。為了偽造出入境記錄和在加拿大的居留時間,王迅和他在中國的同夥私刻公章,幾乎複製了整個加拿大和中國海關。王迅還為客戶編造虛假工作證明,為客戶發出工資支票及T4證明,並代為報稅。凡是可以用來證明居住時間的文件,王迅幾乎都能提供。王迅為小留學生製造假的在學證明,刪除有關學生缺席上課時間的紀錄,並重新影印作為證明文件。
6.孫中山銅像再次落戶多倫多華埠
11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五十週年紀念日,加拿大各地僑界舉辦了系列活動。多倫多僑界舉辦了紀念孫中山誕辰圖片展及座談會,而由全加華人聯合會(安大略區)及中國僑商聯合會捐建的孫中山銅像,也於當天在多倫多中區唐人街文華中心廣場揭幕。這座高約2.3米,材質為青銅,總重量約為2噸的銅像,成為繼東區唐人街之後在多倫多的第二座孫中山銅像,並成為華埠的一個重要景點。中國駐多倫多總領事薛冰在孫中山銅像揭幕儀式上致辭時表示,孫中山先生與多倫多僑胞有特殊的革命情誼,孫中山先生銅像的豎立,能夠幫助本地僑胞更好地紀念孫中山先生,從而繼承先生遺志,為中加友好、祖籍國經濟社會建設與和平統一大業貢獻力量。
7.溫市華裔代市長戴紅領巾升中國旗引非議
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7週年國慶日,加拿大各主要城市依慣例都在省市議會前舉行了升中國國旗儀式,但在首次舉辦該儀式的溫哥華市卻引發了一場大爭議。9月30日上午11點,溫哥華市政府門前舉行中國國旗升旗儀式,溫哥華市議員、中國駐溫哥華總領事以及多家本地華人社團等參加。溫哥華市議員、代市長鄭文宇(Kerry Jang)以唯一升旗手身份,脖子上繫著紅領巾,代表溫哥華市政府莊嚴地升起了中國五星紅旗。但卻引來一些反對團體在市政府門前舉行抗議,並在網上發動聯署簽名信,將矛頭對準當時升旗的華裔市議員、代市長鄭文宇,說他“脖子上繫著紅領巾,在市政府面前親手升起了中國的國旗”嚴重傷害市民的情感,“強烈要求”鄭文宇立即辭去代市長和市議員職務。抗議團體還向市長和國會議員發出公開信,要求他們保證“類似事件不會再次發生”。而鄭文宇則解釋說,升旗儀式是應“本地社區團體”要求,所以市府無需發佈新聞通知。去年以來溫哥華市政廳廣場還升過希臘,亞美尼亞,墨西哥,烏克蘭等國家國旗。因為一些人士的抗議,讓溫哥華市政府感受到來自一方面的壓力,市議員、代市長鄭文宇已被要求辭職,該市政府也表態要“重新檢討升旗政策”。
8.華人溫市炒樓行"舊城改造"惹抗議
溫哥華在11年中房價上漲249%!9月19日,約二三百位溫哥華市民在市中心的溫哥華美術館舉行集會,要求政府採取措施來制止當地房地產市場白熱化的“瘋狂”,解決當地人的住房負擔能力危機。組織這次抗議活動的是“本地納稅人住宅行動組織”,其創始人包括了華裔青年,他們表示:“我們要的是公平。當地納稅人和那些為自己的社區做出了貢獻的人理應得到公平。我們想要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 呼籲政府對銀行、房地產經紀和魁北克投資移民項目採取更加嚴格的措施。亊件引發了對溫哥華以至多倫多近年房市泡沫問題的關注及原因的爭論。此外,中國留學生買千萬豪宅和短期轉手獲利、新移民炒房逃稅的新聞消息不斷,引發社會輿論的不滿,強烈要求政府予以打擊,迫使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政府緊急宣佈從8月2日起海外買家必須繳納15%的稅金等;溫哥華市長羅品遜宣佈將從2017年開始對住宅徵收空置稅,以為房地產市場降溫。
在中國投資者“抬高”溫哥華房價一說一度甚囂塵上的同時,湧入溫哥華購房的中國富豪試圖對溫哥華進行"舊城改造",也引起了當地居民的不滿和一系列抗議。一幢屋齡約20年、被中國富豪買下的溫哥華西區價值744加元的豪宅,業主要求拆除建築再重建更大更豪華大宅的申請,雖然已經得到溫哥華市政府批准,但引來大批本地居民的不滿,2月8日在該房屋前舉行了示威抗議,並引來本地主流媒體的深度報導,這是華人大量購買加拿大物業並把房屋作為投資品觀念和本地居民文化衝突的又一次爆發。
9.加拿大首家華人銀行在多倫多成立
加拿大第一財富銀行9月6日在多倫多宣佈正式成立。這是加拿大首家及唯一一家專注於幫助華人社區興盛發展的聯邦一級特許銀行,而該銀行由幾位加拿大華裔企業家投資創立,包括保險理財家咸生林、元明超市東主歐陽元森等。該銀行目前的服務範圍包括個人和企業存款、住房貸款和商業貸款。銀行通過面對面、電話及網上銀行等幾種方式服務客戶。現階段銀行的服務網點設在多倫多和溫哥華地區,未來幾年內計劃覆蓋全國更多的城市。“我感到非常榮幸我們能建立一家致力於服務華人社區的銀行,” 第一財富銀行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查爾斯·蘭伯特說, “我們銀行的核心團隊是由瞭解和尊重華人文化的專業精英組成。每一位客戶服務經理都精通中文和英語。”而銀行創始人之一的咸生林認為:“加拿大華人社區日益繁榮,發展迅速。這樣的環境給第一財富銀行帶來了無限機遇。銀行的成立對於華人社區是意義深遠的。”
10.黃金清刀砍醫生被控一級謀殺罪
6月16日下午2點35分,阿爾伯特省卡爾加里市新亞洲廣場的頤生堂中醫診所裡滿是病人,42歲的黃金清(Jin Qing Huang)忽然帶刀闖入,對著中年醫生黃鐵軍亂砍,至後者當場死亡,另有一名中年女子也受傷。嫌犯作案後並沒有逃跑,等到警方到達時候,束手就擒沒有反抗。黃金清隨後被控一級謀殺罪名,法庭在做了精神鑒定後認為他的精神狀態適宜接受審訊。警方初步認為被告是因為懷疑妻子與該名醫生有不正當關係而動了殺機,而且很明顯他當時是想要和這名醫生對質。案發時被告的妻子也在現場,而且看起來被告事先知道他妻子也會在那裡。案件一時轟動當地社會。
而2016年也是華社兇殺案件多發的一年。6月12日,安省萬錦市華裔女子李迎春與友人外出後失蹤,警方經過1個多月的搜尋無結果後在8月2日突然宣佈對多倫多華裔居民唐家瑞發出通緝令,控以誤殺罪名。唐家瑞於9月1日被警方逮捕。6月17日,安省法庭12名陪審團員裁決有殺人前科的華人地產經紀李偉良一級謀殺罪名成立,至此,李偉良在殺害華裔女教車師傅馮許鳳榆一案中終於沒能逃過此劫。他的律師說,這回他也想得到誤殺甚或無罪的判刑,可惜“賭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