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不要光荣就等亡国
(接上篇)戰爭會使戰士喪生,軍人得在犧牲及勳章之間碰運氣。為家園維護秩序及繁榮,必須有軍人願意為《光榮之路》犧牲,國民才能有安全感;否則國亡家滅,成為亡國奴,會很慘。
納粹殺猶太人600萬,是猶太人沒有祖國保護。亞美尼亞混亂期,曾被奧圖曼帝國屠殺150萬(1915–17年);1991蘇聯解體,亞美尼亞共和國才獨立、建軍,現在人口約330萬,屠殺之數字,顯然屬於屠國規模。羅姆人就是吉卜賽人,1500萬流浪世界各地,在任何地方都被歧視;為什麼要流浪?因為沒有軍隊建立祖國。1994盧安達大屠殺,是沒有自己的軍人保護,有100萬被屠殺,前後災難死300萬。悲劇都是沒有祖國、軍隊的後果。
二戰波蘭亡國災難,其實含烏克蘭。波蘇戰爭結束,1922蘇聯成立,烏克蘭西面25%領土,依1921年3月里加條約併入波蘭。德打波爆發二戰,蘇與德坐地分贓,蘇就是拿東波,而東波蘭就是前西烏克蘭。烏克蘭1932至33年大饑荒,死4到5百萬(大英百科數字);這次饑荒,附庸國烏克蘭人認為是蘇製造的,是針對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的屠殺行動,當地稱「饑荒種族清洗」;期間因為餓得饑不擇食,2500人因吃人罪狀,被判刑。
卡廷大屠殺,是1940年4月間,蘇軍入侵波蘭,殺波蘭戰俘、知識分子;受刑者被綁雙手,從後腦槍殺。有395名戰俘能改造,先帶走,未殺。屠殺地點數處,共殺2萬1857人(含殺女性1人),殺飛行員200名、波蘭將軍14、軍官1049、士官3420、士兵,教授20、醫生300、律師等。過程是蘇聯的希姆萊-貝利亞(後元帥,史達林死後,被殺滅口)3月5日建議特別程序槍決,由史達林核心4人決定;屠殺理由是通過大規模處決,用來削弱一個潛在的軍事反抗力量。2010年11月26日,俄下議院聲明,承認卡廷大屠殺是史達林簽執行令。
二戰,戰爭期間波蘭冤死650萬,當時常是用思想犯理由殺人,標準是,戰俘在改造後,以友善態度閒聊套話,無法引導親蘇態度者,都得殺死;納粹是殺猶太人為主。烏克蘭、波蘭都是在主權分裂後,亡國才有那樣多災難。
戰爭榮耀來自野蠻
戰爭的荒謬,帶給人類善良本性徹底毀滅。打仗本來就是泯滅人性的事,像史達林格勒保衛戰,槍決退卻者1.35萬;西方都知道,但誰曾譴責?難道要淪陷給納粹?戰爭時軍人沒有人權,衝鋒、殺人,完全依長官命令;嚴酷命令,軍隊體系不能抗命,也不能問為什麼。軍人,除非以後不再打仗,否則光榮之路仍是用卑鄙、殘酷手段達到軍事目的。世界還會有戰爭,因此軍隊的管理,人民、文官不宜干預;議會秘密監督討論就好。納粹軍國主義是人民支持的,其問題是沒有適度的反對黨議會約束。
《光榮之路》片子屬於反戰,批評長官拿部屬生命當作晉階墊腳石。片中以名諺:「愛國主義是無賴最後的避難所。」這句話藉寇克上校說出,諷刺光榮之路。服從命令原制衡於團隊中,描寫戰爭造成冷酷荒謬,戰氣籠罩著灰暗自私的貪婪。米諾將軍下命令由寇克上校率隊進攻,敵方碉堡有砲擊及機槍掃射。寇克聽到估計部下一半以上會陣亡,驚訝,難過,但必須遵命行動。
當法軍第一波衝鋒後,米洛將軍用望遠鏡看到德軍猛烈射擊,攻擊路線之陣地全在德軍可及殲滅範圍,許多士兵還未到達高地就陣亡,有些退回陣地。第二波法軍看到如此慘狀,就不願意離開戰壕,陣地踏不出去。米諾認定未依照計劃進攻,原因在士兵抗命不戰,英勇的士兵都會陣亡;沒死,就是畏怯不進,罪名可成立,要求軍法處分全團;寇克團長辯解,士兵已經盡力,沒理由懲罰。
米諾下令找出三名士兵,代表部隊接受審判,罪名是「抗命」。步兵團研究後,由三個連,各找出一名;這是要三名替死鬼,交代責任,很荒唐。有一個連用抽籤決定;一個連選出最無人緣者;最莫名其妙的是莫里斯連長怕士兵米克揭露其陣前畏怯,無膽衝鋒陷陣,加上敵營前摸黑刺探軍情時,連長過度緊張丟手榴彈誤殺自己人;如果軍法處死米克,就可滅口。
寇克去求情,說明,戰士進入戰場,孤立無援,都會畏懼,潰敗也是常情,雖有錯,但不能用此理由押上法庭,判死。但,米洛將軍殺令已決。為營救士兵,寇克找到布魯拉爾將軍說明。布卻說:處決有警示作用,殺人,才有深刻印象;士兵要管教、處罰才行,軍隊紀律靠殺人來維持。寇克問道:[將軍,你相信自己說的話嗎?]布沒辦法回答。寇克無法解決這問題,決定擔任辯護人,企圖設法平反。
軍法審判很快,沒有起訴書,也沒做記錄,也沒有證人,簡單訊問:有沒進攻?有沒自己撤退?寇克為這代罪羔羊辯護,提出過去戰役他們曾有英勇表現的證明,但法庭認為這個與審判無關,不准提出。寇克雄辯強調軍事法庭如判被告有罪,這是罪惡,軍法審判問題很大。寇克辯詞不被接受,他私下向司令報告,米諾將軍曾下令向自己陣營開砲轟擊,問題複雜,請求司令再審,但只是浪費時間。
司令事後解除米諾將軍的指揮權,並告知由寇克上校晉陞師長,但遭拒絕。司令以為寇克告狀,是為取而代之,現在知道是誤會,但還是冷酷無晴。他說:『我們正在打仗,士兵不進攻,所以被槍決。你指控米諾將軍,我會要他答辯。我有犯錯嗎?』寇克:『我憐憫你不知道自己犯錯的嚴重性。』
提槍斷崖徬徨光榮
這片子,法國以詆毀法軍的光榮傳統禁映,德、西都曾禁映,瑞士1970解禁,法1974解禁;幾個言論自由國家都有爭執。在第30屆奧斯卡典禮《光榮之路》未獲任何提名,顯然美國也不認同。這部電影有誤解軍中運作,破壞軍隊形象,應該是沒有足夠軍旅經驗的人寫的劇本;與軍中操作不吻合,才會禁演。這情況下,申請解禁,通常都要將不適當的情節剪裁後才送重審,因此解禁都另有原因。
寇克訪談回憶當年拍攝,年輕導演曾修改對話,改為更加暴力,而最後結局卻是圓滿;三名士兵在最後關頭,特赦命令及時送到,撤銷執行。寇提意見問導演史丹利庫柏力克,你改寫劇本?史點頭。寇說: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史答:我得考慮市場,多賺些錢。寇生氣說:你早先給我看的劇本,是根據小說改寫的,我喜歡那劇本。我告訴過你,我不覺得它能賺到多少錢,我只想拍這部影片。是你讓我看那個劇本,決定拍攝的,我也爭取到了拍攝經費;而且它絕不是垃圾劇本。寇把導演改寫的劇本,視為垃圾丟地下,說:不是原來的劇本,我就不拍了。
寇寫自傳,另做補充,他說;[史丹利,我覺得這部電影,賺不到錢,但我們必須要拍。]史應該是遷就紅牌,妥協接受。電影是反應社會、軍中問題,後來依初次劇本拍攝,但史增加原著沒有的正義與人性的溫暖劇情,增加寇克上校的耿直,有幾個片段,較具體描述的是:1.片中米洛將軍許諾寇克上校,只要他對槍決三名士兵保持緘默,會提升寇克為師長,寇克拒絕;2.影片有說明將軍後來遭到軍部調查,劇情顯然企圖闡述冤殺士兵沒好下場;3.片尾,寇克團長站在酒店門口望著即將上戰場的士兵在酒店傷心流淚喝悶酒,明天就要上戰場,而且一定要勇往直前,免得被送軍法。一名德國少女被迫登臺唱歌取悅法軍,這是一種想像的屈辱敵人。飾演這名德國少女的演員克麗絲丁在拍完片後,嫁給史丹利,後來感情很好。史丹利去世後,寇克寫自傳,對於數度合作的史丹利,形容詞是[有天分的渾蛋]( a talented shit)。寇克在拍片時意見很多,讓史丹利沒辦法發揮自己的構想。三名士兵結局,史丹利的考量,不應槍決,這較符合世界各國軍隊的方向;因為資料不夠,這裡不多分析。但可能,寇克自己才是[有天分的渾蛋]。
與不存在問題戰鬥
《光榮之路》原著小說依真實故事改寫,原是5名法國士兵被軍法槍決。幾年後,其中一名遺孀,提訟,1934年平反,遺孀得到賠償1法朗。由這種象徵性數字,我們可以合理壞疑,有時這種平反是運用關係才達成,事關家族顏面,賠償多少,並不重要,因為可能自己也有犯錯,或是逃兵的後果。
軍隊光榮之路是為做國家柱石,但在中國,國共都是為造反,成立軍隊,都是用黨建軍造反,雖然後來對國家有貢獻,但過程製造的災難比貢獻多,尤其黨策錯誤,冤魂上億,多是負面。國共都是和「不存在的事情進行鬥爭」,尤其是『我們卻無法找到,國黨推翻北洋、毛黨推翻蔣黨,他們犯了什麼罪條?黑暗在哪裡?』
客觀分析,國共罪惡有:『1.1917年9月孫黨賣國造反,牽制北洋,誤了二月、十月革命俄國內亂,喪失取回失土150萬平方公里良機;2.1923年1月,「孫越宣言」是喪失外蒙惟一原因;3.1924年10月,北京政變,驅逐溥儀離開紫禁城是製造918促因,之後溥儀復國;4.無視國法坐視人民農協鬥爭地主、富農(國共曾合作5年);5.長春圍城餓死同胞;6.坐視人民大躍進餓死數千萬;7.文革破壞傳國文化精華。』7條罪狀都屬國共團隊、軍隊,原罪先建立叛軍示範的是孫文。不過取回台灣是蔣黨貢獻,沒有黃埔建軍是不可能的,而這份貢獻屬於蔣公;蔣公曾經要改黨名為中國勞動黨,應該是考慮割除歷史包袱。『這裡要提醒小英政府,以小換大,沒什麼虧的,不必動槍,只用口水就有機會奪權。眼前的事,92共識是進入聯合國惟一捷徑,等將來大陸實質共和,可以合法拿7條罪狀擊敗國共兩黨,然後就是合法搶奪主政中國,島民有機會站在天安門接受軍隊分列式致敬,誰誤掉五、六年級以後的島民這機會,誰就是台灣歷史罪人。』
史丹利庫柏力克語錄: 『罪犯和士兵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贊成或反對這個世界中存在的東西,某些是一個共同點。而我們中很多人都只是學會去接受一種【虛有其表,渺茫的理想。】【罪犯和士兵都會去跟一些實際不存在的事情進行鬥爭】,而只是為了證明【把自己當成正常人?】那麼到底罪犯、士兵和我們,究竟誰對誰錯?』
史說的,罪犯和士兵之共同點,其實就是殺人;兩者都會殺人;但價值完全不同,而有時是渺茫的理想。其說的【罪犯和士兵都會去跟一些實際不存在的事情進行鬥爭】;這個說法撞上國共特質,有【國共都會去跟一些實際不存在的事情進行鬥爭】似乎吻合。
21世紀,一切都在進步,但對於革命家及叛亂犯之辨識,國共都沒有進步;兩者都為了面子,不去辨識,彼此互綁,互相掩護。許多詭異奇怪理由的煽動叛亂,百年來都存在國共兩黨恭奉的反動精神。國黨製造虛幻理由,已經煽動新兵立憲派共進會推翻滿清,之後國黨賣國盟日失敗後,改盟德、聯蘇推翻北洋;現在,國黨仍然每次集會,祭拜幽靈,還得複誦:『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這是第三次陰謀計劃;所說的,『革命尚未成功』,革命對象就是「北京」。奇怪的是,北京默許,而且用肖像背書。國共高層見面像是老朋友;其實雙方都是黃鼠狼給雞拜年,不懷好意。這種教條『把自己當成正常人?』
大陸百餘年來問題,只在四個字:『民生造反』;北京第三代團隊不錯,解決民生,那麼造反呢?現在只剩北京可以造反,北京卻傻到仍然在歌頌沒有一彈之功的反動派祖宗孫某,而且有肖像;這會延燒造反到自己,卻毫無警惕。
在台灣,我們從小就被國黨教育要繼續革命,一些實際【虛有其表,渺茫的理想】之歷史讓人民習慣硬掰造反,【硬掰總理遺命,而我們卻無法找到北洋犯了什麼罪條?黑暗在哪裡?】
那麼到底國共要說的人民革命,革命理由需要什麼?其實是虛幻的。如果造反那麼偉大,何不公佈標準?讓島民也偉大一次?奉勸國共,不要再愚民了,批評孫毛才能隔離,丟掉魔障包袱,簡單就能證明自己已是文明政黨,這才是促統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