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梁劲泰访谈(3)
梁劲泰:也不是完全的理想主义。我觉得理想主义还带有一种意志的成份,好像我一定要牺牲掉某一些东西,实现某一种东西。有的人认为我这是牺牲,我这个牺牲是要得到回报的,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比如到西藏那种艰苦环境,没有必要用意志去克服什么东西,我觉得这样的生活还挺好的。
更多梁劲泰:也不是完全的理想主义。我觉得理想主义还带有一种意志的成份,好像我一定要牺牲掉某一些东西,实现某一种东西。有的人认为我这是牺牲,我这个牺牲是要得到回报的,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比如到西藏那种艰苦环境,没有必要用意志去克服什么东西,我觉得这样的生活还挺好的。
更多老乡都非常的热情,但是谈到当时延安的情况,周恩来觉得很痛苦,痛苦在哪儿?因为这个地方还是这么穷,1973年延安有14个县,130万人口,当时农民人均粮食不足250斤,年人均收入不到50元。周恩来说,他都很愧疚,他说:“延安人民哺育了我们,使我们取得了全国革命的胜利,但是延安的农业还很落后,我们对不起延安人民。
更多在我刚到北京参加的一次知青座谈会上,我就注意到他,他有着一般知青身上所少见的学者风度,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身材保养良好,说话不紧不慢,话语中透着一种坚定和自信,侃侃而谈的同时不失温文尔雅……
更多在这里我要强调指出文革对赤脚医生产生的正面作用。从他们的记忆中,不仅展示了他们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和应用,并同时沿用这些理念找到了他们的自我价值,并作出贡献。前面已经说明了赤脚医生的不同经历以及他们在农村合作医疗中的贡献,其明显特征就是他们非强迫性的自我奉献态度。
更多显然,知青在“广阔天地”成为一名赤脚医生,就意味着要为农民提供卫生宣传和医疗服务,但是众所周知,在中国赤脚医生的产生是离不开政治因素的。首先,赤脚医生的出现,是对那些受过正规的医疗教育,高薪并带着口罩的城市医生的一种挑战。其次,赤脚医生还是传播毛泽东思想的有利武器。
更多为了确认知青赤脚医生所扮演的角色,首先要探讨他们所属的群体,以及社会大众对普通知青和知青赤脚医生的不同态度,了解他们下乡前后的状况,在农村的遭遇,以及他们跟当地人的关系,和赤脚医生推荐选拔的过程。这些,对于知青赤脚医生的不同经历和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
更多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从1966年开始到1976年结束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与骚乱,对于这段历史的评价其意识形态犹如一条双曲线,褒贬不一,相差甚远。但是,历史学家对其间出现的赤脚医生现象,尽管有些争议的论点,大多数却给与了比较正面的评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