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加拿大(4)- 私人领地不得入内

先说一个真实故事。几年前,北美时报采访过一位林女士,这位林女士从福建移民多伦多,60多岁还在打清洁工。某一天,工厂将她即时解雇,林女士因为语言不通与老板发生争执,一边哭喊一边用头撞墙,老板通过翻译叫她马上离开,林女士没有服从,继续在厂区干她的活。老板见她不离开便报警,两名警员赶到后,林女士情绪更加失控,警员强行把她挟上警车,然后送她到一家医院的精神科病房,林女士被强行注射镇静剂,然后再被警员带到病房,双手被锁在床架上,在医院过了一晚。事发二个月后,林女士精神才逐渐恢复。一位华人律师对记者发表了他的看法,他说,这件事反映了文化价值观的问题,在中国被当作人之常情的东西在这里就行不通了。公司通知你离开,马上就要收拾自己的东西走人,不要谈什么“据理力争”。如果认为被解雇是违法的,那要到法庭去讲理,你讲理的地方不是在工厂。

更多

国人和国侨

国人和国侨都是黑头发短鼻子黄皮肤的中国人,混在一起,分不清谁是谁。要想分清楚也不难,比方说,在美国的某个地方,几个中国人凑在一起闲聊,说中国这也比不上美国,那也比不上美国的,十有六七是国人,特别是从中国刚出来的初来乍到短期访问的,人出来了,嘴把不住门,话到嘴边就不走脑子了;而那些表现很爱国的,多半是国侨,他们移民时间久了,思乡的本性自然地发展到了爱国的高度。而在中国的内地城市,情况就不同了,对中国社会指手画脚的基本是些国侨,他们不知道深浅,张口开口就发表评论;和这些国侨争论的,讲道理辩是非的,那是国人。

更多

说说加拿大(3)- 多伦多的路

作者:北矢 加拿大平均每百人有74辆车,每天在路上跑的车有2400多万辆。多伦多有300多万辆车。生活在多伦多,出门就要和车打交道。车多路也多,多伦多的主干道呈格状形,以央街为南北向的主干道,再有数十条南北向的主干道向西或向东散开,东西向的主干道以前是布鲁尔街,以后随着城市北扩,现在应该是Steeles Ave.了吧,这条路香港移民叫史刁士大道,叫得挺怪的,但是容易记住。东西向的主干道也是像斑马线一样从南边的安大略湖向北一条条的排列着。主干道又被近10条通过市区的高速公路切割开,主干道内核是网络状的大街小巷。大街小巷的两侧就是民宅。 多伦多每家每户车库前的车道都连接着政府的路,从小路到大路,再到高速,一路都通顺。路成了多伦多居民的生活必需品。每天和路打交道,慢慢地对多伦多的路就有些了解。尽管多伦多的路星罗棋布,其实可简化成三类,一类属于黏性,一类属于变性,剩余的基本可归纳为半休眠性。 先说黏性类。不管高速还是慢速大路还是小路,如果这条路能黏住车就属于黏性路。这就是说车一旦上了这类路,不来回兜个二五圈的下不来。路能不能黏住车主要取决于路牌和街道号码。举例来说,路牌误导的、指示不明的、路两侧建筑物没标号码的这些。这类路的功能是让满街跑的车至少有一半在来回兜圈子找要去的地方而一时半会找不到。眼神好的又赶上个晴天,白天驾车而不是夜里,又不是高峰期,并且定力超强不躁的,对符合这些条件的驾车者来说,来回兜上几圈找对了地方,最多也就是增加了路面车流量,多排放些尾气损失些汽油费些时间,找不到下次再来找,不会造成别的损失。而对于哪些眼神不好又不达目的心不甘的驾车者来说,损失的就不只是时间和汽油了。王生就属于这一类,为找一个厂家的维修店,王生已经从路东到路西绕了三个来回还不甘心,借着感光的半昏半明的路灯一边紧盯着街道号码半猜半找,一边用手扭着方向盘往前开,直到听到”膨”的一声焖响,才缓出神,他的车追了前面车的尾。修自家车2千多元,又被保险公司每月涨了60多元保费,一直要涨7年。 再说变性类。多伦多至少有近10条高速路纵横穿过。这些高速路的限速一般在100公里。多伦多这些年人车增加很多,路虽然还是那条路,高速却变成了慢速。比如404高速,堵车时间平均每天6个小时。下班的从公司出来沿404一直开到北部,40公里的路程最快也要开上3个小时。各个车道都是满满的车,走不得退不得,想换线出不来,想抢道又挤不进去,大家只好规规矩矩稳神屏气练着气功,以每小时10多公里的速度,一辆贴着一辆往前晃悠。这类路不适合开车赶路,对教开车的师傅比较合适,学生开的平稳,师傅也不费神,3个钟发出一个指令就够了。 剩余的那些基本可划分到半休眠类,一年之中有半年休眠。如何鉴别路处于休眠期,首先是看路面有没有被划上三角或圆圈或数字,或被插了小旗或被放置了小隔离塔。如果看到了就要及早作些准备了,因为接下来路面有可能被掘开一些坑,也有可能被拦腰开了膛。路要修到什么时候没个准,工友们九点开工,十点停工喝早茶,又到了午饭时间,接着下午茶,这说的是正常天气,不冷不热的。要是天气太冷太热或刮风下雨、节假日、周末、早九之前晚五以后,这些时候都不开工。路虽然被弄成七零八落了,然而这只是休眠的前期。被掘开的路被凉在那这才到了真正的休眠期。休眠或长或短,可能3、5个月,也可能就休眠越冬了。驾车者在这样的路上只好绕来绕去走走停停,好不容易到了好路,刚踩油门赶路,说不上就让蹲坑的警察逮个正着。你可以不满意,你也可以投诉,政府有热线和电邮恭候,然而热线是自动语音,电邮是有去无回。 有研究表明,大多地区的道路拥挤造成的损失按居住人口计算,平均每人要分摊$5190元。然而政府没有计划去解决,即使想去解决,也拿不出凑手的钱。

更多

说说加拿大(2)- 全面迈入大麻社会

2017年是加拿大全面迈入大麻社会的关键性一年。我不能断言这个目标在今年是否一定会实现,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今年实现不了还有明年,明年实现不了还有后年,总之,按照联邦政府的规划,加拿大是一定要全面迈入大麻社会的。其实,在今年实现全社会大麻化,也是恰逢其时。今年7月1日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大日子,联邦政府已经宣布,全国的国立公园一律免费开放一年。届时如果实现了大麻化,不用放焰火,不用唱歌跳舞,你到了公园,就能切身感受到欢庆的气氛。园子里隔三差五散落着一群又一群吸大麻的人,空气中弥漫的大麻气体互相拥抱欢快地窜跃跳动,人们见面互相致意问候,抽了吗? 每个人都在抽大麻,每个人都有灵魂出窍像孙大圣那样腾云驾雾的冲动,全国老百姓行动统一,步调一致,扭动着被大麻熏过的身躯,伴随着大麻浸入的高潮,欢度着加拿大建国150周年这个伟大的节日。

更多

说说加拿大(1) – 人并不自由

加拿大是个人权国家。人的自由权是人权的一部分。联合国有个人权宣言,这个宣言说人生来就应该是自由的,在尊严和权力上是平等的。这就是说,不论你处于社会的哪个圈子,有钱的,官府的,还是打工的,诺奖得主还是文盲,本土的,还是外来户,或者流浪在街头的无业游民,只要你活在这个社会,你就拥有和别人平等的自由。这样看来,人权国家的加拿大,老百姓应该是能充分享有自由的。

更多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