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分身”:未来十年人可能在虚拟世界拥有自己的孪生体
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有朋友告诉你,有人和你相貌恰如孪生,他们在街上碰到过跟你长得一模一样的人。 但是,如果你同意创造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另一个自我,一个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生命,你会如何想呢? 我们生活的时代,真实世界的所有存在都在经历数字复制,我们的城市,汽车,居所,甚至我们自己。 这就像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元宇宙(metaverse)那样,建立一个虚拟的数字化世界的计划,其中虚拟生命在里面游逛。“数字孪生”现在也是一个新出现的,受到关注和议论的新技术潮流。 一个数字化的孪生品是对物理世界的完全准确的复制,它旨在帮助改善、或者以某种其他方式向有真实生命生活的世界提供反馈。 最初这种孪生体仅仅是复杂的三维电脑模型,但是把人工智能同物联网结合,利用传感器把物理存在的物品同网络相连,这就意味着你能创造出某种数字化的孪生存在,它能不断地从真实孪生体学习并且帮助真实存在的实体。 信息行业的分析师罗伯·恩德勒(Rob Enderle)认为,在2030年前我们就将看到第一版有思考能力、数码化的“孪生人”。 “科幻小说” 他说,“这种技术的出现意味着我们将需要进行很多思考,并考虑伦理问题,因为能够思考、我们自己的数码分身可能对雇主十分有利。” “如果你的公司创造出一个你的数码分身会怎么样,他们对你说,‘喂,有了你的数码分身,我们不必给他付工资,为什么还要雇佣你呢?’” 恩德勒认为,拥有这样的数码分身会在即将到来的元宇宙时代成为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决定性问题。 我们已经开始在向数码化孪生体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的数码化拟人技术仍然十分笨拙,十分原始。 在Meta(从前的脸书)的虚拟仿真平台上,例如“地平线世界”(Horizon Worlds),你可能得到一个跟自己相貌相似的虚拟分身,但是你无法为这个虚拟人安上腿,因为这种技术仍然处于早期阶段。 牛津大学的人工智能高级研究员桑德拉·沃希特深知为人创造数字化分身的吸引力,她说,“它让我们想起令人激动的科幻小说,而目前我们正处在这样的阶段。” 她还补充说,“一个人是在法律学校顺利毕业,是生病,还是走向犯罪,这些是‘先天还是后天’决定的呢,这是个人们仍在辩论的问题。这取决于运气好坏,亲友,家庭,他们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环境,当然也和他们的个人选择有关。” 但是她还解释说,“人工智能还没有完善到能够预测这些单个的社会事件,因为这些社会事件有极其复杂的内部因素。我们还要走很长一段路,然后才能弄明白,做出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模型,当然这个前提是,这一切都是可能的。” 应用领域 不过现在使用数字化分身范围最广,复杂程度最高的是在产品设计,分配和城市规划等领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