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拳王回国街头抗敌

克利琴科兄弟、洛马琴科、乌塞克、普斯托尔……乌克兰拳击素以其极富观赏性的技术风格、以及超凡的绅士风度而深受欢迎。尤其是重量级克利琴科兄弟,皆身高两米、”力拔山兮气盖世“之巨汉,拳击台上技术精湛、勇猛无比,重拳所向无敌,台下却是温文儒雅、风度翩翩的谦谦君子,哥俩皆为能说几国语言的体育教育学博士,从来都远离骄横跋扈、恣肆淫奢,堪称拳击运动”费厄泼赖“体育精神的最佳代表。

更多

思想扩张与领土扩张——从英俄百年不同扩张史看“乌克兰战争”

英国人选择“思想扩张”应有两个原因,虽他们拥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工业基础、军事力量,扩张也往往靠武力侵略开路,但他们同时还拥有比武力更强大的“思想武器”:宗教、贸易、科学、文学、法律、英语……,科学家有万有引力的牛顿、进化论达尔文、发明电之法拉第、发明蒸汽机瓦特;文学家乔叟、莎士比亚、狄更斯、勃朗特姐妹、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笛福(《鲁滨逊漂流记》);库克船长;电影音乐艺术有披头士,卓别林,憨豆,007系列,福尔摩斯……英国还是人类现代体育发源地,首倡fair play(费厄泼赖)精神,除田径,篮球外,包括足球在内的几乎所有现代体育项目皆为英国人发明,所有这些都充分代表和体现了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所谓“普世”,即符合人性特征,最容易被大多数人群所接受。

更多

我的走筆历程

記得小的八歲那年,愣是被老爹逼著深秋时节在天井裡的水龙头下浣洗自个的小衣服,起始学习干家务活儿。俺的小嫩手冻得通红,眼珠子委屈得直掉泪:男子汉怎么能干这个?之後還不算完,要做文字总结写份家庭作业,命题就叫《爸爸教我洗衣裳》。这就是俺的“萬里文征第一步”。

更多

忆父亲在北镇的岁月 

当年文革中,遵照最高指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全国医校都要分赴乡下开办,青医搬到了山东省惠民地区行署所在地北镇(现今滨州)。父亲被通知首批走,母亲列第二批。那年我刚初中毕业,虽可在岛城就业,爹妈考虑到阖家都要下放、不放心唯一的女儿单留青岛,我便与其他类似状况的子女们去了北镇就业,因此见识了父辈在那儿的生活。

更多

那一種卓越與自豪

就擧幾個生活中的小例子為證。当时我所交往結識的洋朋友們,时常周末邀請我這個素昧平生的外國人去其府上作客。這一點跟东土的國情略有不同,在华人的概念裡,請客吃飯去酒店飯館才倍儿有面子,越高档的餐厅越显示出重視程度;可是德意志的习俗剛好相反,在家中设宴接待的,方是貴客嘉賓。這是俺出國後才曉得的洋俗之一,因此每每赴宴时不觉一丝“受寵若驚”。也就是在這些宴請活動中,主人们順便地向客家展示他们的居家邻里,教外邦人得以見识德國各個階層的實際生活情形。

更多

元月八日:一段尘封的记忆

追溯近代“历史上的今天”,一月八号原本平淡无奇,但自1976年始此日开始引人注目,华媒每现诸多关于已故总理周恩来的文字,因是这位中国“永远的总理”忌日,他逝后不久引发了大陆政局遽变,故予之“划时代”意义。

46载后的这天,我翻出自个当年草书的一首诗抄忆往昔,泛黄破损的宣纸上稚嫩斑驳的笔迹,承载着旧日依稀的记忆,镌录了那时的沸血感受认知,散发着红海洋独有的潮味气息,是一页峥嵘岁月稠的遗痕碎片,定格了愤青思想发育青春期的呆照。

更多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