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exchange:从股票交易所到设计艺术博物馆

去年11月初,偶然看到让市民推荐2015年Doors Open Toronto的启示。第一个反应便是要推荐Design Exchange。这座博物馆已经连续好多年没有参加开放日活动,而“多伦多那些地儿”系列中,它正是最后几座尚未完成的地标之一。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的态度,谁知电子邮件发出未几,活动主管部门就回复说,接到邮件后已立即联系博物馆,正在等候佳音。圣诞节前,开放日主管Kerri又发来确认邮件:The Design Exchange is on for 2015。正是理想的圣诞礼物。

走走聊聊关注设计博物馆,首先离不开其所在的建筑物。它可是Toronto Stock Exchange多伦多股票交易所老楼。成立于1861年的该所,是世界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之一。随着与其它交易所的合并,和股票市场的急剧扩增,多伦多股票交易所建造了位于Bay街的新交易大楼,并在1937年正式开张运营。直到1983年迁至Exchange Tower,TSE在此上演股票涨落的惊悚剧已达46年。

随后,Olympic & York购得这栋建筑遗产。在获得高层建筑开发许可的同时,它也承诺保护和修复老楼,并将交易大厅用作公共设施。这时,多伦多设计艺术界正推动城市成为文化设计中心,便游说市府支持这一想法。和市府官员的第一次碰头是在1986年1月。市府官员对此印象非常深刻,并给他们一个非正式的名称”The Group for the Creation of a Design Centre in Toronto” 。此年2月,他们正式宣告Design Exchange成立。他们另一个要求,就是在交易所老楼建立一个设计艺术中心。此间,O & Y 把交易大楼卖给Cadillac Fairview 和The Toronto Dominion Bank,转卖条件之一是保留设计中心概念。同时,新东家还需要每年给市府50万元,连续25年,用作设计中心运营费用。

1988年,设计中心正式命名为Design Exchange,并获得三级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到 1993年,仅联邦和省拨款就达6.3万元。1994年9月,作为博物馆正式开门迎客,时任总理Jean Chrétien还亲临剪彩。现在,DE作为非盈利文化机构,是加拿大唯一的设计艺术博物馆,涉及多个设计领域:时装,建筑,室内设计,工业设计,数码设计。主要活动围绕设计艺术品的收藏,保护,展览,比赛和教育等方面。50多年来,已收藏600多件设计作品和1000多件档案资料,包括家具,家用器皿,纺织品,电子用品和灯具等,包罗了1945年以降加拿大最好的设计作品。
除了永久陈列 Canadian Industrial Design和临时展览外,还有Clairtone,Fred Moffat和Thomas Lamb等专案室。

上个周日,走走聊聊终于踏入这栋Art Deco建筑式样的老股票交易大楼。类似建筑物在Bay街上遗存较多。外墙部分值得关注的是门楣上的石刻浮雕,很长,几乎横贯建筑物正面。顶部还有Toronto Stock Exchange的阴文刻字。厚重铁门上的白描浮雕也非常精致。整个老楼的外立面,镶嵌在钢架玻璃的现代建筑里,装饰感很强,刻画出历史和现实并存的状态。

一楼大厅可举办临时展览,陈列着一些设计作品和展览。沿着拐角楼梯上行,便可到达以前的股票交易大厅。楼梯口及两侧有介绍股票交易大楼历史的图文。当一脚跨入交易大厅前,每个游客都怀有一种神秘感和好奇心。可惜的是,如今一切皆空,只有孤零零架在大厅中央的展板照片陪人追忆过往的财富烟云。大厅非常高挑,可以想象曾經回荡的那些数字混杂在一起时,是多么嘈杂。不过,现在是静悄悄的,游客的脚步非常轻柔。

如今交易大堂里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应该是东西两头的狭长壁画。两边各四幅,都是彩色的。西墙壁画的主题分别是交通通讯,建筑和工程,造纸,以及农业;东墙的则是石油,采矿,镍和金。这些行业,尤其是矿业,是交易大楼落成时TSE主要的股票构成。这些壁画是1930年代多伦多规模最大的公共艺术作品,所反映的人物都是高大上的英雄主义,为那些承受着大萧条痛苦的百姓们点亮了希望之火。很巧的是,不久前走走聊聊正在读大萧条期间的加拿大历史。我想,连接起历史和现实,正是Doors Open的意义所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