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和ECB出現政策分歧

隨著美國房地產大亨、暢銷作家、脫口秀明星唐納德·特朗普出乎主流預期意外贏得今年美國總統大選,世界震驚之餘,情緒迅速穩定。不論是媒體還是市場,眼下都在猜想,這位選戰中口無遮攔的大嘴候選人,入主白宮後或許不會再那麼不靠譜了。各大媒體紛紛揣測其施政班底以及未來的綱領,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領導人會引導美國走向何方造成諸多懸疑。不過,在諸多不確定性中,作為全球印鈔者,美聯儲必將遭遇更大的挑戰,則是比較確定的事。

為什麼這樣說?首先,特朗普在選舉過程中已經明確表示一旦勝選將撤換現任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特朗普的理由很直白,耶倫不是共和黨人。作為央行,美聯儲一向被認為地位比較超然,以專業姿態超越於黨派紛爭之外,即使主席有其個人黨派淵源,面對其他黨派的總統與國會時,大家至少表面上多少還保持著相敬如賓的關係。耶倫是民主黨人不假,但不走尋常路的特朗普如此將政治立場端上檯面,固然有個性緣故,但也不能說是完全沒有策略的莽撞之舉。在競選中,特朗普一再批評耶倫多次推遲加息,是為了製造“人造繁榮”,幫助希拉莉·克林頓贏得選票,指控耶倫處事過分政治化,應該為此而羞愧。當然,在美聯儲獨立性制度的保護之下,特朗普最多也只能在耶倫2018年任期屆滿之後不再提名她,談不上什麼罷免。儘管如此,特朗普的偏好以及他提名人選傾向,畢竟也會造成大家對美聯儲未來獨立性空間的懷疑。
其次,大家很關心特朗普執政之後的經濟政策。與以往的候任總統不同,特朗普並不是典型的共和黨人,因此很難以傳統共和黨經濟思路來預期。比如對財政政策,特朗普已表示將加大支出;而對貨幣政策,特朗普的表態就比較矛盾,在選舉中既表示支持借貸,又曾抨擊低利息。

聰明錢即使跟風,也很少失手,市場表現背後有其邏輯:特朗普競選口號反映出其選擇了背向世界處理內部事務的一條路,即美國或將部分從世界秩序中抽身而出,將更多精力與資源放在國內,這對於美國經濟情況而言,很可能中短期是利好。
歐洲潛在的混亂局面是歐洲央行在12月8日議息會議上考慮續做QE的參考因素之一,疊加美聯儲12月14日大概率加息的可能,全球最主要的兩大央行,即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將會形成貨幣政策的進一步分化。這將令美元指數恆強,歐元將會承壓走疲。

Loading...